在长沙车务段路口铺车站,一提起运转三班调车长邱建国,人们无不称赞他主动改职照料老母亲的感人事迹。

他1983年参加工作,在从事调车生涯的三十多年里,从扳道员、制动员、连接员到调车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班组长岗位。他工作踏实,业务能力强,为人热情、友善、正直,敢于大胆管理,因而深受调车组伙计们的尊敬和信赖。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团结一心、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生产任务及其它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所在班组多次被车务段和车站评为“标准化班组”,他本人也数次获得了“优秀班组长”称号。可邱建国有着自己的想法,毕竟50多岁的人了,面对日益增长的运输生产任务和作业钩数,感到力不从心的他有了“退居二线”的想法,再说,他一朝不主动“让贤,”班组优秀的年轻人就很难有被提拔的机会。起初,他把改职当服务员的心思告诉了妻子,结果遭到她的坚决反对。本来嘛,一个大老爷们做服务员,不仅名声不好听,且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还要减少一千多元,这无异于使原本并不宽裕的家庭生活越发捉襟见肘。

2011年1月,家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再一次动了改职的念头。年近九旬的老母亲不慎摔伤导致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是,照料母亲的担子便一下子落在他的肩上,然而,他心里清楚,要想挑起这副沉甸甸担子谈何容易。调车人员是四班倒,所干的工作又累又辛苦,整晚没得休息不说,下了班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天长日久,就算铁打的汉子也难以承受!经过再三考虑,他硬是瞒着妻子毅然办理了改职手续,到客运班组干起了服务员。

三年多来,邱建国每天精心服侍、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为她熬药、按摩、抹洗、修剪指甲……一日三餐,他尽量做到荤素搭配,把饭菜做得有滋有味。饭菜出锅,头一件事就是用碗盛好端到老人手里;从小在北方长大的母亲素来有饮酒的习惯,他总是斟一小杯酒搁到她的床头。母亲爱吃酸,他就腌了几坛子泡菜、豆角、萝卜,保证家里一年四季酸菜不断,同时还买来牛奶、豆浆、麦片等给老人增加营养。有时候忙于各类应酬宴请,来不及做饭,他就厚着脸皮从餐桌打包给母亲带回去,从来不会忘记。得知他们家里的情况,车站领导对邱建国更是格外关照,逢年过节,还亲自登门看望慰问老人,给她送来慰问品或慰问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左右街坊邻居都说:“邱娭毑真是好福气哦!有这么个孝顺崽,又碰上心里装着群众的好“官”,看来这90岁的祝寿酒大家是喝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