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今天在网上浏览新闻时看到一条新闻介绍说,我国铁路企业开行的郑州至欧洲的国际集装箱班列开行6个月后,首趟返程国际集装箱班列满载 ‘洋货’回到郑州,顺利抵达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笔者认为,这趟国际班列从德国汉堡出发,最后顺利抵达我国郑州,这也标志着欧洲货物首次通过铁路运输直达郑州的先河,同时还说明今后我国与欧洲的货物交流和贸易往来将更加方便、快捷,也必将成为推动中欧贸易往来的新动力。
笔者还从新闻中看到,这趟班列1月14日3时 (北京时间)从德国汉堡出发,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蒙古国,2月2日从二连浩特口岸入境,8日到达郑州。班列上装载了41个集装箱汽车原配件、高档饮料等货物。这41箱货物到达郑州后,经过熏蒸处理、检验检疫、掏箱确认等程序,被分别运送至目的地。
笔者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个郑欧国际班列自2013年7月18日第一趟开行至12月底,郑欧班列已成功开行了13趟。同时这趟班列已纳入运行图开行,并成为我国中部省区国际集装箱班列开行密度上升最快、货源覆盖面最广的班列,2014年郑欧国际班列计划开行16趟返程国际集装箱班列。
笔者认为,铁路企业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开行的国际集装箱班列这一全新的货物运输新品种,不仅满足了当地各类工贸企业的运输需求,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这满载货物的中国至欧洲国际集装箱班列已成为推动中欧贸易往来的重要途径,也为进一步加快中国与欧洲各国之间货物交流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