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第一次在春运时接听旅客的咨询电话,他第一次以信号工的身份参加春运,他第一次驾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服务春运……2014年春运,许许多多个“他”首次亮相春运第一线。1月27日,本报派出多路深入车机工电辆各单位,直击春运节前高峰12个不同工种基层职工作业现场,记录他们第一次参与春运的工作场景,见证他们确保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所付出的努力,为广大读者展现繁忙春运中的铁路新人新貌。
商晓朝用声音传递微笑图为商晓朝正在接听旅客打来的咨询电话。鲁磊 摄
■本报 和平“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戴着耳麦,盯着电脑,北京铁路局12306客服中心客服代表商晓朝嘴角上扬,青春的脸上呈现出灿烂的笑容。虽然打来电话的旅客根本看不见他,但第一次投身春运的 “90后”商晓朝相信,声音也能传递微笑。
1月27日,北京地区迎来铁路旅客出行高峰。与各大车站客流激增的景象不同,北京局12306客服中心却很安静,因为这里的 “尖峰时刻”已经在20天前安然度过。坐在挂有 “月度话务量第一名”红色标牌的工位前,商晓朝在两个电话之间的空闲时间,接受了的采访。
“您要是1月8日过来采访,我连和您说话的工夫都没有。那天网上开售今天的车票,打电话咨询和反映问题的人特别多。”商晓朝端起满满的一杯水喝了一口,润了润泛着白色干皮的嘴唇。摸了摸他的玻璃杯,冰凉。 “从7点忙到23点,我一共接了513个电话。”
听到这个数字,迅速地计算了一下,小商平均每小时接32个电话,按照一次通话2分钟计算,那么,小商几乎每分钟都在讲话。
2013年3月,家在唐山农村的商晓朝大专毕业,应聘到北京局12306客服中心做客服代表。客服代表平时每工作5天都有2天休息时间,同事们都跑出去游览景点,但小商就在宿舍里捧着业务书看,背诵铁路客运知识。来北京快1年了,小商只去过天安门。
“有一次,我在食堂发现商晓朝吃饭时竟然双手左右开工,他右手用筷子夹菜,左手用勺子盛米饭,一顿饭只吃了5分钟,就又匆匆回到工位上。”据北京局12306客服中心党委书记张志宏介绍,在去年全中心客服代表的话务量排名中,商晓朝位居第2名,是所有新职客服代表中的佼佼者。
当问起商晓朝有何春运服务秘诀时,他憨厚地笑笑说:“我是新人,没什么秘诀,就是多熟悉客运业务,能尽快解答旅客的疑问。我总有一种想为旅客排忧解难的心情,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是每当能帮助到旅客的时候,我都觉得很高兴。”
让商晓朝欣慰的是,前几天,他接到了一个北京老大爷打来的电话:“看了媒体的报道后,才知道你们很辛苦,我就是想和你说一声,多喝点热水,保重身体!”放下电话的那一刻,商晓朝的脸上淌下了热泪。
王顺“90后”电务人的那股劲儿图为王顺(右)在进行缺口调整作业。李明跃 摄
■本报 苏文姜“卸下顶铁全靠那瞬间的一把劲儿!”1月27日0时30分,王顺直起腰,看了看松开的顶铁螺丝,顺势将顶铁与基本轨之间的2毫米垫片卸了下来。
王顺是合肥电务段合肥车间三十里铺巡检工区的一名信号工。1990年2月出生的他今年第一次以信号工的身份参加春运。他将全程参加工区春节值班和 “天窗”修作业。
三十里铺巡检工区是淮南线和合宁线交会枢纽,每天有247对动车组列车、普速客车和货车在此通过。这里是合肥车间的作业关键点。
当天午夜,三十里铺巡检工区的8人小组要利用 “天窗”修时间对三十里铺站2号道岔进行病害整治。
在发现2号道岔芯轨反位第二块顶铁与尖轨之间的缝隙顶死后,王顺挥动手中的450毫米长扳手,松开顶铁的螺丝。
“全靠爆发力了。”王顺笑着说, “就靠那一瞬间的劲儿。”
除了 “那一瞬间的劲儿”,作业中还需要 “持续的劲儿”。1月28日1时,王顺发现弹条抵住了基本轨底部,导致道岔不密贴,他决定将弹条敲掉。王顺抄起撬棍,跟工友们一起抵着尖轨向基本轨靠去。
“这时用劲儿要均匀、持续,劲儿用猛了到后来就撑不住了。”王顺说。在大家持续用劲儿的同时,一名工友轻松将弹条敲了下来,这一环节作业顺利完成。
3时,整治病害进入了最后的缺口调整环节。年轻的信号工常用一根直径为1.6毫米的铁丝作为参照物进行检测。而作为全段最年轻的 “二档信号工”,王顺现在靠肉眼就能做出判断,这也是他用 “巧劲儿”的环节。
在工友不断调整缺口的时候,王顺歪着头,全神贯注盯着间隙的变化。 “在那一刻,我的眼里只有间隙,其他的一切都与我无关。”王顺边转着脑袋边说。缺口调整完成后,他才感到脖子酸酸的。
“曾经,电务在我的脑海中就是一张白纸。在毕业后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努力练习电务技能、学习铁路知识,我要让这张白纸绚丽多彩!”王顺说, “我们电务年轻人就该有股劲,绝不能让信号设备出现任何问题,绝不能影响铁路春运的 ‘脚步’!”
周志海高铁司机就意味着奉献图为周志海正在驾驶列车。 本报朱进军 摄
■本报 朱进军“周志海,准备出乘。”1月27日4时30分,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广州机务段深圳北动车所机务公寓里,叫班人员叫醒了前一天半夜才下班休息的周志海。
6时30分,周志海驾驶着和谐号动车组从库内出发开到深圳北站。
“出站信号好了。”7时25分,周志海驾驶着深圳北至广州南G6202次列车出发了。
8时08分,G6202次列车稳稳地停在广州南站,周志海检查完列车状态后,迅速收拾各种工具,从北头驾驶室赶往南头驾驶室。这趟列车马上又改成G6211次,从广州南站开往深圳北站。
“外观正常,开关位置正确,仪表显示正常。”经检查后,8时32分,周志海又驾驶着G6211次列车开往深圳北站。
就这样,周志海不停地做着手势,驾驶着动车组列车在广州南与深圳北之间来回行驶。
和周志海一路上没有说话,因为他没有一点空闲时间能与交流,只能全神贯注地独自说标准语、干标准活。直至当天11时,周志海下班了,他才有时间接受采访。
34岁的周志海今年是第一次驾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迎接春运旅客。 “我1999年参加工作,2005年当火车司机,2011年成为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司机,今年春运前2个月才转型成为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司机。”周志海介绍说, “驾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责任重大,精神压力更大,我不敢简化一点作业标准,生怕一不小心影响旅客安全。开车过程中,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都不能省、都要到位、都要正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旅客安全。”
翻开周志海的工作记录本,从1月14日开始,他基本上天天上班,驾驶着动车组列车在广州南至长沙南或广州南至深圳北之间运行,仅1月22日清晨下班回家休息了18个小时。 “单位缺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司机,为了满足春运期间的旅客需求,我们都这样多开车、多送客。”周志海说道, “女儿才1岁多,老婆一个人在家带,总埋怨我不能照顾家庭。但是没办法,高铁司机这个岗位就意味着奉献,我只能亏欠她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