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站上水组有28名职工,每天他们要为22列列车补水。1月19日夜间,来到大同站上水组,探访上水职工在寒冷天气下作业的全过程。

此时大同的夜间气温低至-21℃。当天晚上当班的是丁班上水组。21时,广播预告2604次列车准备进站。跟着49岁的组长潘树起和另外3名上水工赶往8道接车。潘树起向介绍说:“我们一般7个人给一列车上水,遇有两列车同时到达时,7个人就分为2组。我们组另外3人一会要给一趟始发车上水。”

21时16分,2604次列车驶进大同站,在寒风中等候多时的潘树起和同事们一起,拧开上水井阀门,从水井中拽出一条长20米的水管,一路小跑到1号车厢尾部,插到注水口内。2分钟不到,潘树起负责的1号至4号车厢的进水口全套上了水管。

10分钟后,4人终于完成了2604次列车的上水任务。一趟作业下来,潘师傅至少在寒风中奔跑了200多米。潘师傅一边娴熟地将水管高高提起,一边跟说: “不上冻的时候好上水,温度太低时,水管容易冻住,在完成上水之后还必须把水管中残留的水全部倒出。”

将水管按标准放回水井的潘师傅此时还不能回去,因为列车21时40分才开车,衣服和鞋子多处浸水的他还得在寒风中等待十几分钟。

21时40分,列车缓缓启动,潘师傅目送列车离去。往回走的路上,他不住地扑落着衣服上的冰碴。回到休息室,潘师傅将湿了的衣服和鞋脱下来放在烘干机上: “这是车站专门为我们配备的烘干机,趁着这会儿车少赶紧烤烤,一会列车密集时,一出去至少要个把小时。”

没过多久,车站广播又传来密集的接车指令。潘师傅迅速穿戴好衣帽,再次带着伙计们走向股道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