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伏牛山乡亲的知心人

2021-11-07 08:58:3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肖培清 赵钰佩 王 玮

深秋的伏牛山寒意袭人。在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丝丝秋雨飘落在孙占宗家的二层小楼上。孙大娘看见史俊兰冒雨进了院子,赶忙站起来:“闺女,你又来了,我好着呢1她拉着史俊兰的手,脸笑成了一朵花。

史俊兰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派驻大王庙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孙占宗夫妇常年在外打工,年过七旬的孙大娘独自在家。史俊兰心中牵挂,时常探望。

栾川县是国铁集团定点帮扶县。2019年8月,史俊兰从首都走进深山。两年多时间,她从听不懂当地方言、不识农务的城里人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目前,脱贫摘帽的大王庙村贫困发生率为零,每年有近20万元的集体收入,被河南省评定为AAA级景区。

“解难”的智慧——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

来大王庙村的第一天,史俊兰沿着村文化活动中心一路向北走,心中疑惑:“这里建筑古朴清雅、错落有致,步步都是风景,哪像需要帮扶的样子?”

大王庙村遗存很多清末民初时期的民居,河南大学曾迁址于此。由于历史及自然原因,曾经兴旺的村落渐渐衰落,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铁路定点帮扶以来,历任铁路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共同努力,改造老宅、整治河道、平整路面、修饮水工程,建成了3座特色民俗四合院和1个集培训、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2018年,大王庙村整村脱贫。

小桥流水、荷塘月色做伴,史俊兰却难以入眠。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她犯了难。经过深入调研,史俊兰意识到,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经营。铁路帮扶落实了项目,但服务标准不统一、市场意识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的后劲。“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要培育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就要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史俊兰说。

“她的思路很清晰,以发展古村落旅游为主线,推行生态化、体验化、精品化的‘文旅+乡村’模式。”潭头镇党委副书记祈玉乐介绍说。史俊兰的想法让大家眼前一亮。之后,来村里寻求合作的企业逐渐多了起来。史俊兰认真比项目,仔细算成本,选择最优解。

2020年10月,村里与栾川县一家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敲定合作。对方投资200余万元用于四合院和研学基地的升级改造。现在,全新的食宿综合楼已拔地而起。“这座楼建成投用后,将提供餐饮、保洁、安保等多个工作岗位,一些村民就能在家门口就业了。”村党支部书记杨国锋介绍说。改造升级后,今年大王庙村集体经济已经增收15万元。

驴场项目同样牵动着史俊兰的心。2017年,国铁集团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在村里实施驴养殖项目。然而,由于经营不善,项目发展很不景气。“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她同村两委班子商量,寻找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承包驴常经过多方联络,史俊兰找到了潭头镇的李仕奇。他曾在深圳打工,近两年回到镇上开起了饭店。

“你有餐馆,可以实现生态化全产业链经营销售。”史俊兰带着李仕奇实地考察驴场,向他宣传驴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依托铁路行业优势,你的销售链条还能延伸。”2020年12月8日,李仕奇签下了10年的承包合同。现在,李仕奇的驴场共有38头驴,其中有6头小驴。他还打算在大王庙村及周边收购秸秆,加工驴饲料,带动乡亲一起增收。如今,村里除了收回买驴的投资外,每年还有2万元的集体收入。

“破难”的利器──从推诿拖延到凝心聚力

“我下午向河滩乱倒垃圾,破坏了大王庙村的环境卫生。我承诺……”采访时,我们在村口的墙壁上看到了一位村民写的检讨书。

杨国锋告诉我们,个别村民爱面子,别说张贴检讨书,就是当面认个错都难。大王庙村美好的乡村文明图景,是史俊兰带着村两委班子合力铺画的。治理环境卫生是史俊兰抓村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规划制订后,史俊兰常在村里巡查,发现乱倒垃圾者就按规处罚。经过几次集中治理,如今,村里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班子不够团结,啥事也干不了。”确定了目标,史俊兰便有了“破难”的办法。“我的驻村是暂时的,党组织才是村里‘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史俊兰说。大王庙村有党员59名、流动党员26名。她把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作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坚持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开展谈心活动,凝聚党支部的合力。

村民刘克新作为预备党员已超过一年,迟迟没有转正,思想有一些波动。史俊兰了解情况后,多次找镇上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协调解决刘克新转正问题。有村干部劝她:“一些遗留问题太复杂,弄不成。”史俊兰却坚持说:“一个人入党不是小事,是关系到咱党支部服务能力的大事,必须解决。”今年,刘克新顺利转为正式党员。

史俊兰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深深影响了村两委班子。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李向红说:“以前我们是‘走着’办事,史书记来了之后,得‘跑起来’才能跟上她的节奏。有史书记在,大家心里就有底气。”

这份底气化作了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带领致富的能力。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史俊兰与村两委班子迅速研判形势、制定措施,做好重点人员测温登记和隔离观察工作。他们在村主要路口设立疫情防控服务站,成立党员先锋队,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向村民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史俊兰拿出2万元第一书记防疫经费购买了口罩、消毒液、消杀器材等防疫物资。村里的7处路口,日夜都有村干部坚守。村党支部构筑起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确保村中无一人感染,获得栾川县抗击疫情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2020年8月,为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史俊兰带头走访贫困户,挨家挨户查看住房、饮水等是否达标。为说服贫困户按计划回家验收,她冒着酷暑驱车几十公里与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当面沟通。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她一起入户走访、沟通协调、统计数据,经常忙到深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大王庙村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不难”的底气——从困顿迷茫到身入心至

在大王庙村里,史俊兰的“京”字牌红色小汽车格外醒目。她开着车为群众办实事、跑项目,也当过“货拉拉”。她拉走村里特产,带回消费扶贫的商机。

大王庙村村民有做红薯粉条的传统。“这里的粉条都是手工做的,用的水是山泉水,是真正的天然食品。”史俊兰说。但货在深山无人知,2019年冬,村民孙冬立向她反映粉条销路不好的情况。史俊兰记在心里,在休假回京时带上粉条,一边向亲朋好友推荐,一边与单位工会负责人联系,咨询采购意向。经她多方联络,粉条终于打开了销路。发出第一批货的时候,史俊兰亲力亲为。她全程盯控,在打包环节叮嘱村民严格把控质量,包严装实。2.5公斤重的一箱粉条,她一次抱两箱,往大卡车上装运。村妇女主任王群霞至今仍存着史俊兰那天的工作照片。她回忆:“人群里看不出她是书记,就像个卖力装车的快递员。”史俊兰笑着解释道:“当时只想让这批粉条尽快顺利送上北京人民的餐桌,早点让村民们见到收益。”

驻村至今,史俊兰共帮助村民销售粉条4755公斤,实现惠农收入12.36万元,助销其他农副产品价值3.52万元。

“我常常惊讶于她能叫出好多村民的名字。许多村民见了她也会主动打招呼。”潭头镇党委副书记祁玉东说。

脚上的泥土多了,离百姓的心就近了。初来乍到,史俊兰听不懂当地方言,每天拿着小本走家串户,跟着村民们学方言;跑项目用车需求高,她把自己的私家车从北京开到了工作地,几个月就跑成了栾川的“活地图”。去年,史俊兰和河南农业大学积极联系,建起了2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高效农业大棚。棚内栽有多个品种的草莓,现在已达到采摘条件。红红的草莓就像致富后村民的笑脸。近1年半来,大王庙村增加了150多辆私家车,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00辆。

史俊兰

中共党员,铁总服务有限公司房产建筑管理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科员,2019年8月到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曾获得铁路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采访手记

身入心至 柳暗花明

从繁华的首都到静寂的大山,从舒适整洁的办公室到风吹雨淋的田间地头,史俊兰遇到的难题很多。可与她交谈时,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讲话耐心温和。说起在大王庙村的帮扶工作,她很少提及“难”字。

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史俊兰就挨家挨户走访,倾听当地百姓的心声,做乡亲们的知心人。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史俊兰找准产业发展堵点、难点、痛点,不断延伸铁路帮扶产业链,带领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她用实干证明,身入心至,就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只要广大铁路驻村干部像史俊兰一样,身入帮扶村、心至老百姓,乡村振兴的画卷就会愈加壮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