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8时,首趟试运行列车G55611次从建德站驶出,沿新建杭衢高铁开往江山方向,开展运行图参数测试,标志着杭衢高铁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该线路全长13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结束浙西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对区域空间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带来系统性重塑。

作为全国首条采用“PPP+EPC”模式建设的高速铁路,杭衢高铁在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重要创新。在工程技术方面,建设团队成功攻克多项复杂难题:江山毛塘山公跨铁桥梁实现国内首例连续梁曲线桥安全精细拆除;全线控制性工程天池山隧道采用全工序机械化施工,结合超前地质预报与智能监测系统,成功穿越复杂地质区段,为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项目建设全过程贯彻生态优先理念,实现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针对线路穿越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特殊要求,项目创新采用生态敏感型建设模式,通过动态优化设计和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生态影响。在新安江特大桥施工中,团队优化桩基设计方案,以环保工艺替代原定深水爆破,桩长优化6-8米,显著减轻对水生态环境的扰动;同时创新构建水路运输系统,替代传统山区施工便道,有效维护了沿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原真性。

杭衢高铁重构区域交通格局,全面激发浙西地区发展潜能。过去衢州至杭州需绕行义乌,呈“C”字形线路,旅行时间约100分钟;新线开通后,列车可经杭黄高铁直达杭州西站,行程缩短至约40分钟,使衢州全面融入杭州“一小时通勤圈”。更重要的是,通过沪昆通道与长三角城市群实现高效连接,衢州至上海的旅行时间将压缩至90分钟,极大增强衢州作为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区域人才流动与产业协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从区域发展全局来看,杭衢高铁的战略价值远超单一交通项目范畴。该线路在环杭州湾经济带与金衢丽经济带之间构筑起高效连通的发展走廊,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旅游经济层面,高铁有机串联建德严州古城、龙游石窟、江山江郎山等优质旅游资源,构建富有竞争力的黄金旅游带;在路网功能方面,作为沪昆通道的关键辅助通道,可有效分担既有线路运输压力,预计提升长三角通往江西方向的运输能力约30%,显著增强区域路网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杭衢高铁的建成通车,是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也是浙江拾大通道”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它不仅打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脉络,更通过促进创新要素高速流动为浙西地区注入新的发展动能。随着高铁时代全面到来,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将持续优化区域经济地理结构,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