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启动,成为中国和新加坡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10年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全局视野与系统实践,成功打造了高标准国际合作的典范,有力推动中国西部与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对接,为新时期国际协同发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中新方案”。

陆海新通道的构建,重塑了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经贸地理格局。作为项目的核心载体,该通道以重庆为战略节点,创新性地整合铁路、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模式,形成贯通中国西部、连接东南亚、辐射欧亚大陆的复合型物流网络。其显著降低了区域物流成本逾30%,提升了供应链效率与韧性,推动汽车、电子等西部优势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促进东南亚特色产品便捷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从“物理通道”向“经济走廊”的质变升级。

跨境融资通道的创新实践,开辟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跨境发展的新路径。 通过建立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规则对接机制,项目累计实现跨境融资规模超200亿美元,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一通道不仅显著缓解了西部企业的融资约束,更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强化了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桥梁作用,为探索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型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与“空中丝绸之路”共同构建了立体化联通网络。 专用通道以低于100毫秒的延时保障,为跨境金融科技、国际医疗协作、云端制造等新兴业态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与此同时,渝新航线网络的持续拓展,实现了每周超40班次的高频互联,显著促进了高端人才流动与高附加值贸易往来。这两大通道与陆海新通道协同发力,形成了“陆海空网”多维一体的现代化互联互通新范式。

人文交流机制的深化,为双边合作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项目通过系统化推进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协同创新、文化互鉴交流,累计促成双方逾万名专业人士的深度互动。这种以信任为基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交流模式,有效降低了跨境协作中的制度与文化壁垒,培育了众多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使双边合作呈现出超越单纯商业往来的深度与韧性。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在全球化经历深刻调整的今天,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应对共同挑战、开辟包容普惠发展新境界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该项目所积淀的制度创新成果与跨区域协同经验,不仅将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持续而深刻的启示,更有望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率先探索,缔造区域协同共进、成果惠及民生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