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1时,首趟海南至湖南冷链班列,从海南三亚天涯站发出,满载优质生鲜水果,跨越琼州海峡,驶向湖南长沙。该趟班列的开行,标志着铁路冷链物流在组织模式、跨区域协同和全链条服务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冷链班列的开通标志着铁路部门在琼州海峡跨海运输、多式联运衔接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面对冷藏箱源紧张、轮渡时效不确定等挑战,铁路部门通过优化运输组织方案,建立了全程60小时无缝衔接的运输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制约南北冷链物流的瓶颈问题。这种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机制,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长远发展来看,冷链班列的开通是铁路部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随着"海南—长沙北"冷链班列的常态化开行,以及"东盟—怀化—长沙"跨境冷链物流通道的积极构建,一个辐射中南、联通东盟的铁路冷链网络正在形成。这不仅将提升区域物流枢纽能级,更将为构建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冷链班列的开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机遇。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损耗,冷链班列将带动沿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运输+仓储+销售"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将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海南至湖南冷链班列的开通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铁路部门深化改革、创新服务的决心,更彰显了交通基础设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