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为期20天的“双11”网购高峰期铁路快件运输服务启动,长三角铁路充分发挥高铁网密集的优势,科学配置运力,首次推出“高铁+轻轨”物流运输新模式,延伸高铁“触达”终端。
长期以来,高铁干线的高效与末端集散的滞后始终存在断层,而“轻轨 + 高铁”的组合精准填补了这一空白。横店高铁站的实践给出了清晰答案。顺丰无人车将包裹从分拨中心运至轻轨站,经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集中转运后接入高铁网,使金华至西安的运输时间从21小时压缩至10小时左右,实现“当日达”的物流奇迹。这种“毛细血管 + 大动脉”的运输体系,既发挥了轻轨覆盖城区、灵活集散的优势,又延续了高铁时速 350 公里的干线效率,构建起响应速度提升50%的区域物流网络。这种运力调度让高铁网络从客运专线升级为 “客货双优” 的经济动脉,为破解 “双 11” 物流拥堵提供了新方案。
物流竞争的下半场,核心是服务能力的比拼。长三角铁路用“一品一策”的定制化服务,完成了从 “运输者” 到 “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跃迁。针对阳澄湖大闸蟹、东海黄鱼等生鲜产品,采用“恒温车厢+蓄冷包装”组合,让冷链运输损耗率降低至行业平均水平的 1/3;对3C数码产品实施防震包装与优先装运,实现精密设备零损伤送达;而 “专人手提、全程押运”的高端服务,更为机密文件、艺术品构建起安全屏障。这种升级背后是技术与民生的深度融合。“高铁急送”服务已覆盖196个城市,微信小程序下单即可实现“4 小时门到门”送达;遍布车站的便民寄件柜与 “轻装行”行李托运服务,让物流服务延伸至出行场景的每一个细节。当铁路部门开始关注宠物托运、失物找回等 “小事”,实则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在物流领域的具象化表达。
从“单轨运输”到“多式联运”,从“标准化服务”到 “个性化定制”,长三角铁路的物流创新,本质上是交通基础设施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当高铁的 “速度” 遇见轻轨的 “广度”,当物流的 “效率” 融合服务的 “温度”,这条流动的经济血脉,必将为双循环格局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刘宇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