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川青铁路黄龙九寨站发送旅客13555人次、到达旅客11827人次;同日,松潘站发送旅客9457人次、到达旅客6025人次。
客流背后,是 “快进慢游” 的旅游革命。曾几何时,成都至九寨沟 8 小时的公路颠簸,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如今川青铁路将行程压缩至 1.5 小时,两站单日超 4 万人次的客流规模,正是这种交通变革的直接回响。更关键的是,“县、局、司” 三方联动机制下,67 辆景区直通车、161 辆出租车与高铁站形成 “无缝衔接”,游客从下车到进站仅需 5 至 15 分钟,彻底破解了 “最后一公里” 难题。这种高效衔接让九寨沟、黄龙的自然奇景与松潘古城的人文底蕴形成合力,带动松潘县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 45.01% 的亮眼成绩,印证了铁路对旅游品质的颠覆性提升。
数字之中,藏着民生改善的真切温度。两站客流里,本地户籍乘客占比仅 2% 至 3%,绝大多数是奔赴高原的省内外游客乃至外国友人。他们的到来让藏羌歌舞表演场次增加 40%,羌绣、唐卡等非遗手工艺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更让沿线群众吃上了 “旅游饭”。
数据深处,是民族团结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生。川青铁路穿行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多民族聚居区,车站里的多语言导览、民俗体验项目,让每一次上下车都成为文化交流的契机。当身着民族服饰的乘务员用藏语、羌语提供服务,当游客在站台欣赏非遗展销,钢铁轨道已然化作民族连心桥。由此可见,铁路带来的不仅是 “走进来” 的游客,更是 “走出去” 的希望。(欧阳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