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17时,一列满载3500吨煤炭的货物列车从乌将铁路准东站驶出,开往甘肃省平凉南站,满足当地企业电煤需求。

这列列车的顺畅开行,源于运输通道的 “破茧成蝶”。准东煤田作为国内最大整装煤田,其煤炭外运曾长期受制于运输瓶颈。这列列车的双向奔赴,见证着区域协同的 “同频共振”。乌将铁路从来不是孤立的线路,它南接将淖铁路、北通阿富准铁路、西联兰新铁路,串联起乌鲁木齐、甘泉堡等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构成 “进出疆铁路北通道” 核心。这种 “西煤东送” 的资源调配,正是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鲜活实践。

这列列车的绿色轨迹,书写着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答卷”。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铁路运输的绿色优势愈发凸显。乌将铁路推广的 35 吨敞顶箱集装化模式,通过“多点循环、重去重回”减少空驶率,配合“公转铁”政策落地,大幅提高了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从准东煤田到平凉电厂,煤炭经铁路运输全程可减少大量公路货运带来的碳排放,这种 “绿色运输 + 清洁利用” 的组合,既保障了能源供应,又守护了蓝天碧水。当飞驰的电力机车穿过天山南北,留下的不仅是货物运输的轨迹,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注脚。

从单线铁路到能源动脉,从区域通道到国家网络,乌将铁路的变迁是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这列满载 3500 吨煤炭的列车,看似运送的是普通货物,实则承载着保障能源安全的重任、区域协调发展的希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壮阔征程中,这条“乌金大通道”将继续释放效能,用钢铁巨龙的奔涌之力,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为国家能源安全注入源源不断的“铁动力”。(姬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