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15时,一列满载玉米的“长江班列”从江西九江城西港铁路专用线驶出,驶向四川夹江、皂角铺等站。这标志着江西首趟“长江班列”开行。

这列班列的顺畅启程,源于物流模式的 “破局创新”。长期以来,三峡枢纽的 “翻坝梗阻” 始终制约长江上下游货物流通,传统水运从江苏至四川需耗时 25 天,且多次中转易造成损耗。此次九江首发的 “长江班列”,创新构建 “长江上中游铁路 + 长江中下游水运” 的铁水联运体系,通过 “一次翻坝、铁水无缝” 模式,将运输时间直接压缩至 10 到 12 天,效率提升超 50%。而 4.493 公里长的城西港铁路专用线,作为连接港口与铁路网的关键枢纽,更让九江港的大宗货物集散优势与铁路的陆路辐射能力深度融合。

这列班列的双向奔赴,见证着区域协同的 “优势互补”。九江港作为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交汇的物流枢纽,与四川作为西南腹地的市场潜力形成天然互补。华东的粮食经九江港汇聚入川,“四川造” 的汽车零部件、特色农产品则借通道辐射沿海。数据显示,四川农产品贸易对铁路运输需求正持续攀升,仅 2025 年一季度铁路运输占比就达 7.2%,同比增长 51%,而 “长江班列” 已累计为企业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超 1.34 亿元,成为区域联动的 “成本减速器”。对四川而言,这 25 车玉米是饲料原料供应的 “及时雨”,筑牢了粮食供应链安全屏障。

这列班列的绿色轨迹,书写着民生保障的 “务实答卷”。此次班列采用的 “散改集” 运输模式,将玉米分装为 50 个标准集装箱,不仅使装卸时间缩短近半,更把粮食损耗率降至最低,完美契合中粮集团等企业对 “时效 + 安全” 的双重需求,这趟班列运送的不仅是保障民生的 “米袋子”,更是区域发展的 “定心丸”,为粮食稳产保供提供了坚实支撑。(何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