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一列编组50辆、满载3200余吨玉米的粮食专列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升昌站发出,驶向辽宁省大连金港,货物到达后再转运至上海、四川、云南等地。

粮食专列是保障 “大国粮仓” 流通的“钢铁动脉”。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素有“北大仓”之称,每年产出的大量粮食需要运往全国各地,以满足不同区域的消费与生产需求。然而,粮食具有运量大、运输周期要求高的特点,传统零散运输模式往往难以兼顾效率与成本,尤其在粮食丰收季,运输压力更为突出。铁路部门针对性开行粮食专列,以 “编组固定、运力集中、直达高效” 的优势,为粮食运输开辟了 “绿色通道”。此次 3200 余吨玉米通过专列快速转运,不仅避免了粮食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与延误,更确保了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 “无缝衔接”,让 “北大仓” 的优质粮食能够及时送达百姓餐桌、企业车间,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了运输防线。

我国地域辽阔,粮食生产与消费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北、华北等地区是粮食主产区,而华东、西南等地区则是粮食主要消费区。这种供需空间差,需要高效的物流体系来平衡。此次粮食专列从黑龙江升昌站出发,经大连港转运至上海、四川、云南等地,正是对 “北粮南运”“东粮西调” 需求的精准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粮食专列的常态化开行,也为农业现代化与物流绿色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对农业生产而言,稳定、高效的运输保障能够引导主产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农户与企业无需担忧粮食“运不出、卖不掉”,可更放心地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粮食品质,推动农业从“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型。对物流行业而言,铁路运输本身具有运量大、能耗低、碳排放少的优势,粮食专列的集中运输模式,相较于分散的公路运输,能大幅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能耗与碳排放。升昌站驶出的粮食专列,鸣响的是保障粮食安全的 “定心音”,更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奋进曲”。(何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