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列满载家电产品的中欧班列从大同铁路物流中心平旺站驶出,开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这是山西累计开出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也是今年开行的第110列。
曾几何时,“不沿边、不靠海”的地理属性,让山西在对外开放格局中一度面临“通道瓶颈”。而中欧班列的持续开行,彻底打破了这一制约,将山西从内陆腹地推向了连接亚欧的开放前沿。1000 列班列的背后,是物流通道的不断优化。这条以铁路为依托的跨国通道,不仅缩短了山西与亚欧市场的时空距离,更让“山西产品”绕过传统海运的漫长周期,以更高效、更稳定的方式抵达海外客户手中,为区域外贸企业打开了“新出口”,也让山西在全国对外开放版图中占据了独特位置。
中欧班列的意义,远不止于 “运出去”和“运进来” 的物流功能,更在于它对山西产业发展的深度赋能,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经济动脉”。一方面,班列的常态化运行为山西优势产业拓展了海外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班列带来的 “双向流动” 效应,也为山西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元素。
从第1列到第 1000 列,山西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也是一场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的开放进阶。如今的中欧班列,早已不是单一的运输工具,而是串联起物流、贸易、产业、服务的综合开放平台,在物流端,大同铁路物流中心不断完善仓储、报关、查验等配套设施,实现“一站式” 通关服务。这种“通道+平台+产业”的发展模式,让中欧班列从 “线” 上的运输通道,升级为“面”上的开放生态,不仅提升了山西对外开放的能级,更为中部地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当满载家电的班列驶向亚欧大陆深处,它承载的不仅是山西的优质产品,更是山西拥抱世界的开放决心。1000 列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随着线路网络的不断延伸、配套服务的持续完善、产业融合的深度推进,山西中欧班列必将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姬晓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