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20日,中老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8万列,发送旅客超5900万人次,跨境旅客超58万人次,已有115个国家的旅客乘坐过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他们游万象、逛云南、看中国。(2025年9月23日 京报网)

中老铁路自开通以来,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不仅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黄金大通道”,更通过打通货运物流网络、加速区域经济融合、服务国家开放战略,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打通货运通道,激活要素流动新势能。过去,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之间的物流依赖公路和海运,耗时长达20天以上,而中老铁路将运输时间压缩至3天以内,运输成本下降30%以上。这种“多式联运+数字通关”的创新,让生产要素突破地理边界,为区域经济注入流动性活力。

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圈。另一方面,铁路催化形成“跨国经济走廊”,中老泰三方推进铁路标准衔接、海关互认,跨境旅游合作区、数字经济走廊等项目建设提速,推动区域从“地理相邻”迈向“规则相通”。

助力一带一路新格局,开拓对外开放新维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示范工程,中老铁路的创新实践具有三重战略价值。第一,它开辟了面向印度洋的战略通道。第二,铁路探索出铁路发展新模式,为后续中泰铁路、泛亚铁路网建设提供经验。第三,它推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升级,通过技术标准输出、人才联合培养等方式,实现“硬联通”与“软联通”协同并进。

这条铁路所承载的,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是区域国家共享发展机遇的愿景,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随着中老铁路持续运营的启示,一个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跨境旅游正成为中老铁路亮眼的名片。(梁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