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列满载92个标箱20.5兆瓦组件的光伏板集装箱专列缓缓驶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兰乌苏站,这是长三角地区开行的首趟光伏板集装箱专列。

从长三角到新疆,这趟专列的背后,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产销两端”的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制造业高地,在光伏组件研发、生产领域拥有技术领先、产能集中的优势,此次运输的 20.5 兆瓦光伏组件,凝聚着区域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成果。此次长三角开行首趟光伏板集装箱专列,通过 “点对点” 直达运输、专业化集装箱装载,不仅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更能通过密闭集装箱有效保护光伏组件免受颠簸、雨淋等影响,降低损耗率,为新疆光伏电站建设 “抢时间、保质量” 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趟专列的开行,更是长三角与新疆深化区域协同、实现 “优势互补” 的生动实践。长三角的优势在于 “造得出”,依托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够持续输出高质量新能源装备;新疆的优势在于 “用得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而大规模光伏电站建设又能带动当地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就业增收。此次光伏专列的贯通,打破了地理距离的限制,让长三角的 “制造优势” 与新疆的 “资源优势” 深度融合。

近年来,铁路部门持续优化货运结构,针对新能源、农产品、工业原材料等重点物资,推出定制化专列服务,通过开辟专用通道、优化调度方案、完善配套设施,让铁路成为 “绿色运输主力军”。而这趟专列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物资运输本身, 它是长三角与新疆绿色协同的“第一粒纽扣”,是我国新能源产业跨区域发展的“一次示范”,更是铁路货运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的 “一个缩影”。(欧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