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亦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人工智能(AI)已不再是科幻电影中的概念,而是深度融入到各行各业,铁路领域也不例外。近日,一场聚焦铁路未来发展的铁路专业应用机器人高层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发布了一系列铁路人工智能应用成果,众多来自铁路系统、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铁路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话题展开深入探讨,达成重要共识,这无疑为铁路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铁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赋能,畅行未来。在论坛上,专家们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铁路领域的应用成果进行了深入剖析。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铁路安全保障、运营管理、客运服务、职工理论培训等多个环节落地生根。
例如,利用高清摄像与图像智能识别技术打造的铁路“智能慧眼”,能精准识别铁路机车车辆关键部件的安全隐患,国铁集团研发的货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智能识别系统,自动识别率超90% ,人力成本和作业时间大幅降低,作业效率提升显著。广州动车段研发投用了动车组智能巡检机器人,利用高清摄像手臂拍摄动车组车底关键部件,并智能识别缺陷。经测算,动车组日常维修效率可提升33%。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持续深度赋能作业生产全链条,以科技力量驱动减劳降本的长效变革,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
在客运服务方面,智能机器人可以解答旅客咨询、引导方向,在客流高峰期大大缓解了人工服务的压力,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西安站的“小铁”,还有乌兰察布丰镇北站的“草原丰丰”,它们凭借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AI技术,在车站中自如穿梭,解答旅客咨询、引导方向、协助重点旅客。春运期间,这些机器人成为疏导客流的得力助手,它们能快速响应旅客需求,提供准确信息,大幅降低人工窗口压力,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科技的便捷与温暖。
在职工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方面,由于铁路专业众多、技术复杂、联动性强,要求铁路职工需要加强培训。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为铁路学习实训带来系统性变革。近期,国铁集团正式发布了中国铁路人工智能大模型,具备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语音、多模态四大核心能力。此外,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教学培训、应急演练等仿真实训,将学员带入沉浸式教学空间,实现“身临其境”的实战模拟。让职工理论培训更加高效便捷,实战演练更加真实。
此次高层论坛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业内人士交流的平台,更明确了铁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应用的方向。人工智能作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国铁企业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更是构建现代化铁路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