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临近,铁路运输迎来客流高峰。今年,国铁集团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核心,聚焦老年群体需求,推出一系列适老化服务创新举措,让银发旅客的出行更便捷、更暖心。
智慧适老,跨越“数字鸿沟”。对老年旅客线上购票难的问题,铁路部门通过技术优化与服务升级双向发力。12306客户端推出“敬老版”界面,大字体、高对比度设计简化操作流程,累计服务超1223万人次。购票时,系统自动为60岁以上旅客优先分配下铺,降低攀爬风险;65岁以上旅客拨打12306热线可直通人工服务,避免语音菜单的复杂操作。此外,车站保留现金购票窗口,并动态增开人工通道,确保“不触网也能顺畅出行”。
全链护航,细节彰显人文关怀。从进站到乘车,铁路部门构建全流程适老化服务链。各大车站设置“爱心通道”与“服务专区”,老年旅客可优先安检、候车,无锡站更推出“银龄卡”提供专人接送。行动不便的旅客可通过12306预约轮椅、担架等服务,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响应”高效协同。列车上配备应急药箱和血压监测设备,为突发健康需求提供保障。
积分新政,激发“银发经济”活力。4月1日起,60岁以上会员购票可享15倍积分,消费1000元即可兑换价值150元的车票。这一政策不仅降低出行成本,更推动“银发旅游”与清明踏青经济融合。热门短途线路如“无锡至南京”等串联赏花、古镇景点,成为老年旅客春游首选。
安全为基,筑牢出行防线。铁路部门提前开展设施设备全面检修,强化轨道、桥梁、信号系统等关键部位维护。车站增派安检力量,严格排查危险品,同时动态监测天气,遇恶劣情况及时启动限速、停运等预案。
文明引导,传承与秩序并重。清明期间,铁路部门倡导文明祭扫,通过标语提示旅客不在沿线焚烧纸钱,同时引导错峰出行、绿色祭扫。各地亦推出“公交+轨交”接驳方案,缓解墓区拥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
服务温度标注民生进步。铁路适老化改革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实践。从优先下铺到积分激励,从健康护航到文明倡导,每一项举措都直击老年群体的真实痛点,让“银发族”从“走得动”到“走得好”。这种精细化服务模式,既彰显公共服务的温情底色,也为“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推动社会实现“老有所享”的美好图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