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以来,贵州多地花海进入盛花期,多个景区客流激增。为确保游客安全便捷出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工务段与贵阳高铁工务段通过加大铁路设备巡护、检修力度,开展路外安全专项宣传等方式,保障游客踏春赏花之旅顺畅、平安。(3月29日新华网)
春潮涌动,黔贵大地万亩油菜花海翻涌成诗,樱花、杜鹃次第绽放,绘就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随着山地公园省旅游品牌声名鹊起,贵州铁路迎来新一轮春季客流高峰——数据显示,仅3月以来,贵广、沪昆等高铁线路日均发送旅客较平日增长40%,赏花专列上座率持续攀升。面对如潮客流与复杂运输环境的双重考验,贵州铁路部门以安全为底、服务为脉、情怀为魂,在黔山秀水间织就一张有力度、有温度、有厚度的安全防护网,让每一趟开往春天的列车都成为传递幸福的纽带。
第一重网:科技赋能,筑牢安全底线
面对陡增的客流压力,贵州铁路以智慧大脑+精细触角构建动态防护体系。在贵阳北站指挥中心,三维可视化系统实时捕捉站台、候车厅的客流热力图,AI算法提前30分钟预判拥堵节点,自动触发潮汐通道分区分流等应急预案;无人机+5G巡查网络盘旋在沪昆高铁沿线,对地质敏感区段进行毫米级监测,将传统巡检效率提升3倍;智能防疫卫士系统则在列车空调风道内24小时捕捉空气微粒,确保密闭空间安全无虞。
第二重网:服务升维,传递人文温度
如果说科技织网体现的是硬核实力,那么贵州铁路在服务场景中注入的柔性关怀,则让安全防护有了更具象的情感表达。在六盘水至兴义的杜鹃花专列上,身着苗族刺绣马甲的乘务员用方言播报赏花攻略,车窗变身流动画廊展示沿线非遗文化;贵阳东站银发通道配备血压监测仪和助行器,志愿者化身临时子女全程陪护;更有高铁+文旅定制服务——旅客扫描座椅扶手上的二维码,便能获取景区实时人流量、最佳拍摄机位等实用信息。
第三重网:联动共治,激活全域生态
贵州铁路的安全防护网,更是一张联动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之网。铁路公安与地方文旅部门建立春游护航联盟,在重点车站设置联合服务台,严打黑车拉客、倒票等乱象;与气象局共建预警机制,针对春季多雨特点提前部署防滑防涝设备;联合沿线村寨培训500余名护路使者,既保障铁路安全,又带动村民通过旅游服务增收。
织网背后:交通强省的时代答卷
贵州铁路的春日实践,恰是中国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当我们在飞驰的列车上感受窗外花海与车内温情的交响,更应读懂这三重织网的深层逻辑:安全是底线而非天花板,服务是过程而非终点,交通是工具更是纽带。从十年前地无三尺平的闭塞,到如今高铁穿花海的壮美,贵州用一条条钢铁动脉证明——越是地形复杂之地,越能淬炼出精细化管理的能力;越是客流如织之时,越能检验为民初心的成色。
春日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张以安全为经、以情怀为纬的防护网,不仅托举起快旅慢游的诗意向往,更在青山绿水间写下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生动注脚。当万千旅客带着花香与笑容踏上归途,贵州铁路的故事,已然融入新时代交通强国的壮阔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