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上,遥寄相思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如今的清明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农耕节气,而是融汇自然节气和人文风俗于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清明雨上,寄托的是对先贤智者的缅怀。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之际割股奉君,功成之后却被晋文公遗忘,介子推不屑邀功,心灰意冷携老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知晓后自责不已,放火烧山、独留一面,望其出山。可介子推只是留下一首绝命诗,最终于火中丧生。诗中写道:“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剩臣在九泉心有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晋文公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只为用自己的离去警醒晋文公要时刻进行自剩晋文公将绝命诗缝于袖间,用以时刻警醒自己,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随着岁月的演变,“寒食节”中祭拜祖先、缅怀先烈的传统便逐渐融入到了清明节的风俗习惯中……
我上学时,最爱读诸葛亮先生的《出师表》,文中字字泣血,将诸葛亮先生如师如父般的关切、忧国忧民的情怀全部呈现了出来,他在我眼中,不再只是那个懂聪明绝顶的宰相,而是一个因为旧主的知遇之恩可以义无反顾、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坚定的人,就像是生活中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那时我便以此勉励自己,即使没有诸葛亮先生的智慧,也要有他的那份坚定和执着,虽然我们的命运不曾有交集,但他的精神影响着我,如同在平行时空相遇,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和情感的盛宴。
清明雨上,寄托的是对家人的思念。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虽然已经离开人世间,却永远住进了我们的心房,这便是我们的亲人。小的时候不懂是什么离别,长大后知道了,离别就是不相见,直到这种不相见的周期变成永远,就是永不再见。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反言之,只要我们还记得已经逝去的亲人,他就会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世间,就像是闻到衣服上熟悉的味道、吃到熟悉的菜肴,总会让我们想起一些人、一些事,这种无形的陪伴填补了内心的孤独,也给了我们继续向前的勇气。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必然在一次次离别中更迭前进,而我们能做的是面对现实,同时将怀念深深埋于心间。
我们在清明节这一天追忆已故的亲人,是哀悼,是思念,也是为了在感恩中继续前行。与此同时,还有一群人值得我们所有人共同铭记,那就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献出生命的英雄烈士。他们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却用自己的生命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崇尚英雄、尊重烈士,也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
清明雨上,寄托的是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近些年,抗战题材电影、电视作品纷纷登上荧幕,对我来说,屏幕中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但又是那么残酷的现实。革命先烈以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守护中国的长城,守护了全体中国人民,他们的奉献与牺牲应该被后辈铭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更应饮水思源,继承与发扬革命先烈不畏牺牲、无私奉献、英勇拼搏的精神,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扛在肩,坚定地喊出响亮的口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1
无论是孩童老人,还是乡人游子,每到清明时节,少不了的永远都是对先贤、亲人和英烈的无尽缅怀与思念,这就是清明,一个农历的节气、一份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炷香、一叩首间,中华文化最纯然的内核就这样得到了坚守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紧绷疫情防控弦 筑牢春季防护线12:32
- 彰显大国风范的货物列车10:57
- 杭温铁路二期项目正进行10:55
- 苏州地铁6号线首块结构板浇筑完成10:40
- 慰问关爱送一线 助力抗疫显担当09:58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