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运比往年提前了11天,火车票预售期从60天缩短到30天,有人说,2017年春运是“最难抢票季”,并根据客流量预测,2017年春运是“史上最难春运”。(12月28日人民日报)

随着元旦和春运临近,各大网站纷纷发文报道春运,春运又是今年的重头戏,称今年是“史上最难抢票年”, 春运火车票靠“抢”的舆论氛围之积累,呈线性地增加了旅客出行的焦虑感,“春运比往年提前11天到来”,可“火车票预售期却从60天缩短到30天”以及“六成车票网购无需验证码,手机支付宝支付购票,方便了黄牛”等等。但在笔者看来,这似乎成为伪命题,许多网站抛出这个噱头,不外乎是为了宣传其同步推出的各种“抢票软件”, “购票软件”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应运而生”。

首先,虽然这次春运来得早,但随着高铁网成形,铁路运力已经比上一个春运提高了7.5%,据笔者了解,为应对“春运”压力、方便公众出行,铁路部门也着力在优化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狠下功夫,各大铁路局都先后增开多趟列车,来缓解春运压力。比如,北京铁路部门为应对春运,联合公路增开长途临客的方案,为更好的服务春运旅客出行需求,据铁路部门透露,随着高铁运力的提升、列车开行结构的优化、旅客出行习惯的改变,北京地区的旅客可以短时间乘坐长途临客抵达各大火车站,特别是铁路公路联合方案的推广,群众乘坐方式的便捷化,回家过年难应当不会是普遍现象。

高铁成网释放新运力,网络购票的普及,甚至加上私家车的普及,公共交通的堵塞,这些看起来并不相互联系的“新常态”,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春运状况,以至于让人产生“春运人山人海”的感慨。从今年春运开始,铁路公路专线的增开,可以很明显感到各大火车站不再是摩肩擦踵。

实际上,在接近元旦假期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都大大超过了春运。这也就意味着春运高峰期压力减轻,今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843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084.3万人次,单日最高发送旅客1441.7万人次。而今年春运的日均发送量只有890万人次。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春运压力已经不在“鸭梨大” 让更多人回家过年之路不再“难”、更“舒心”,群众回家之路更加“顺畅”,相信未来的发展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理论事实上来说,今年或许“史上最难抢票年”不在是难题,就此想来,这个春运买票,真不必太过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