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女士上个月从去哪儿网上订购了一张火车票,并通过快递在出发前拿到了纸质车票,不料旅行途中忘记携带,赵女士本想通过站台进行挂失补办,但火车站工作人员却查不到她的购票信息。对此,去哪儿网称这是由于铁路系统有延迟导致的,并承诺为旅客退票。而铁道部12306工作人员否认了去哪儿网的说法,并提示市民选择官方途径购票。(10月7日《北京晨报》)

因为去哪儿网承诺可以买到下铺车票,所以赵女士特地按照网站标价以高出原价近40元的价格付了款,并通过快递在出发前拿到了实名认证的纸质车票。然而,因为上车前忘记带火车票,引出这一火车票“乌龙”事件,她才知道自己真正是花高价买了“根本未售出的票”。可见,就算她拿着去哪儿帮忙代购的火车票,也只是“无票乘车”。

对李女士这张未被铁路系统认可的火车票,去哪儿网的工作人员解释为:“铁路系统有延迟”,甚至称发车后10天才会有记录。回答漏洞百出,不堪一击。试想,如果铁路部门对售出的车票需列车开出后才能有记录,那么岂不是所有的退票工作都得滞后,如此的退票工作又如何跟得上列车前进的步伐?

很显然,去哪儿的“铁路系统延迟”根本无法自圆其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赵女士买的票仍在铁路系统里“不离不弃”,那么,去哪儿网又从何让火车票“捷足先登”?这一张票从何而来?背后是否存在做假、售假的利益链条?有关部门应对此进一步查询和监督,给予民众购票权益应有的保障,也是对铁路公平公正售票环境应有的守护。

去哪儿网明明用赵女士的信息买到了票,结果却迟迟得不到铁路部门的认可,这当中谁的信誉度经不起推敲?铁路部门无据可查,即便持票上车,也可能会对这样的旅客拒绝进站乘车。这样一来,旅客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白白延误了行程,未免得不偿失。

其实,假手第三方软件或网站购票,后患还不止于此。一方面,将个人信息有关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支付宝帐号等告知第三方,会带来个人信息泄露,为个人财产安全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利用我们的个人信息,第三方网站就能多买或买多趟车的票,而如此一来,造成行程冲突使本人不能再买票也是难免的事。

可见,李女士的火车票不是12306官网信息“延误”,而是第三方网站服务脱节。这张“根本未售出”的火车票该让我们醒醒了,不管怎么急着购票,走第三方“捷径”并不可取,选择官方途径才是正道。(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