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单位比其他任何行业的企业都重视安全生产,因为火车作为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众化交通工具,它的安全确实牵扯着亿万百姓的幸福。货物损坏尚可以重新购置,但人的生命安全却不可以重来。

重视安全无可厚非,但在长期形成的工作惯例中,形成了很多程式化、甚至指标化的工作要求,比如:一个站段每天必须发现多少条问题,达不到量化要求,就会被通报问责,甚至月底站段领导要到铁路局一级去做检查。

现场管理有没有问题,肯定有。但是发现之后,应当是重在对问题的整改和纠正。而现实却是:发现者本人就要启动大量的文字工作,要对这一现场违章做深入透彻的分析,否则就会被认为对安全隐患检查分析不到位,甚至会被推倒重来。至于现场问题有没有得到彻底的整改以及责任者本人在思想意识上有没有引起重视就成了另外的问题。现实的情况就成了:问题发现者本人成了受教育最深刻的人;而其他的管理者以及产生问题的责任者,真正从中吸收教训的能有几人无从得知。

再有一个现象就是:发现上报的问题几乎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样以来,发现问题的人很容易就完成了任务指标,问题责任人也受不了多少经济处罚甚至免于处罚,而且这个分析报告也很容易“完工”,大家都很容易得到解脱。这就是管理中的老好人现象。真正天天沉在现场的管理者,确实能够发现一些隐患严重的问题,但是不敢上报;一来按现在的管理制度:自己和问题责任者往往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现场有问题,自身管理也就存在着问题。自曝家丑,不仅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同时意味着管理者本人自己也要承受经济损失。这种现象有点像早年相声里明朝奸臣魏忠贤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本来主要是一个人的问题,而发现问题的人上报了,两个人就同时都存在问题,统统该杀。这样下去只会使问题积累,管理人员管理起来缩手缩脚。而铁路最近几年随着货物发送量的下滑,大家的经济收入已经不像从前底气十足了。在选择曝光问题时,需要很大的决心。

铁路局一级有安全监察室,各单位有安全科这样的机构,平时这些工作人员能够沉下身子勤下现场也就能发现不少问题。而现在的情况是:站段的安全科很大一部分精力被台账报表所束缚,没有时间下现场,即使下现场,也成了走马观花,发现不了质量高的问题。站段安全业绩好不好,主要的还是要看安全生产天数以及已发现安全隐患的解决情况,并不是单纯的从纸面上发现多少问题,对文字进行排列组合,做文字游戏。发现问题上报之后,也要区别对待,不能简单的运用株连处理的方式,使发现问题的人有所顾忌,不敢自曝家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