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普通列车一票难求,后来是动车抢手,没想到现在连大年三十的高铁票都这么难买。”在北京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的杨女士,直到1月中旬才确定在腊月二十六以后返乡,却发现那几天北京到郑州的五十几趟高铁二等票都售罄了。“感觉这几年坐高铁返乡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真是不差钱了1(来自2月25日人民网)

在这个春运上演了“一票难求”的中国高铁,也曾遭遇“运椅子专列”的奚落。那是2010年7月,沪宁高铁开通,一张车厢内只有一名旅客的新闻照片引起舆论关注。“中国高铁虽然技术上世界领先,却不符合国情”“高铁票价贵,百姓不买账”等吐槽此起彼伏。当时,陆续开通的中国高铁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然而,短短五年时间,沪宁高铁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最热门的高铁,甚至是不少普通人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不仅是沪宁高铁,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独家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高铁列车春运客座率分别为57%、65%、69.4%和72.1%,呈逐年攀升趋势,预计今年春运高铁客座率还将再创新高。荷包越来越鼓的中国人,正在享受高铁带来的别样旅程。

为什么高铁越来越受百姓爱戴呢?首先,随着高铁的发展,许多回家的旅客免除换乘之苦,为探亲客流“挤出”团聚时间;其次,快旅慢游真方便,满足上班、旅游公交式出行;最后时间就是金钱,满足了商务客流移动办公需求。

笔者认为,创新供给, 激活需求,才能让高铁备受欢迎。从“走得了”到“走得快”,再到“走得舒服”“边走边玩边吃”,人们的出行需求逐步升级、日趋多样,交通运输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得跟上。高铁的发展,“缩斜了中国,“缩短”了在途时间,满足了百姓对出行快捷度、舒适度的高要求,才刺激了旅游热、商务流,带动了经济的活跃和繁荣。这就是供给侧发力的意义所在。(冯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