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从今年一月起放开高铁动车票价,改由铁路总公司自行定价。部分高铁动车组列车的一等座、二等座票价,将由过去的政府指导定价改为市场化自主定价,这也是中国铁路市场化运营的重要一步。(新京报)

  消息出来立即引发网络热议,相当多的网友担心铁路部门会因此涨价,让平民化的铁路变得向航空公司一样,只有少数人能坐得起。这样的担心折射出大众的心理:一是习惯了铁路低票价的服务,在习惯性思维模式下,铁路部门稍有举动便会任意吐槽,年年春运铁路部门牺牲多少铁路职工的假期为春运服务,一趟趟列车满载乘客的列车从南往北,然而回程确实空荡荡的列车,这样的运输成本又有谁计量过,但即使这样毫无怨言的服务,仍不能得到所谓键盘侠的吐槽,二是铁路部门也是运输企业,企业必须与市场利益挂钩,必须盈亏自负,只有合理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价格调整,才能扭转企业格局,分淡季旺季合理调节票价。比如航空公司,在淡季时票价优惠折扣,在旺季时少折扣,一来合理分配资源,二来避免乘客堵塞,确保运输有秩序保安全。

  其实,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目前铁路普通旅客列车旅客票价基价率依然执行1995年10月1日国务院批准的硬座每人每公里0.05861元,20余年没有经过价格调整的,在这20年期间,物价翻了不知多少倍,房价不知涨了多少钱,而铁路票价的定价标准却始终没有变化,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当今的物价指数与20年前已无法相提并论,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而铁总负债率居高不下,企业亏损严重。铁路运输企业,站在国家层面,更多的是承担一种社会运输职责。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铁路部门获得高铁票自主定价权以后,服务和质量只会更加提升,同时在符合市场调节情况下,铁路部门将合理分配资源,结合不同时间段,合理分析供求关系,采取淡旺季不同票价,提高高铁上座率、充分利用资源。这恰恰是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实现消费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