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铁路改革已经逐渐步入深水区。从近段时间来看,铁总把目光放到了互联网的身上。通过网页,手机APP,微信等多种方式,提供铁路的各项服务。这是“互联网”优化铁路服务的创新举措,更是深化改革的重大创举。
“互联网”究竟有多神气?它将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完全无纸化,彻底网络化,推动业务办理、网上缴款一体化。它将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客运方面的车票信息,列车正晚点;货运方面的车辆,集装箱信息,价格信息等,都可以随时了解、动态掌握。它将满足差别化的个性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习惯偏好,手机APP、网页、客服电话等服务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互联网+铁路”所描绘的美好画面,向人们展示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那就是“互联网+铁路”大有可为。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5亿,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在网上进行消费。可以说,铁路尝试建立“互联网”的平台,正是适应市场之举。当然,铁路尝试互联网也有着线下的压力和线上的优势。在线下,随着铁路四纵四横高铁线的逐渐开通,更多的旅客出行将会选择铁路,对于铁路的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在线上,中国6.5亿网民中,有5.6亿是手机用户,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俾斯麦曾说过:“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在笔者看来,改革才是可能性的艺术,“互联网+铁路”就是问题倒逼着新尝试,是改革走出的新天地。
把“人与公共服务”全面连接起来,这是优化服务的大势所趋。 比如买票问题,利用APP软件,旅客们再也不用排很久的队伍就能买到车票,并且付款、查车次、查询晚点等都更加的方便快捷;再比如货主发货,通过“互联网”的方法,只需手指动几下即可等着上门取货,再也不用像原来跑多少个地方也还没搞定。可以说,随着数据的不断公开,互联网在优化服务上面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计划,铁路的服务业当因“互联网+”变的更加高效便捷。诚愿“互联网+铁路”能为铁路改革作出更多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