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一条题为《高铁退票,方法很绝,放到朋友圈,朋友会感激你一辈子7的信息被很多网友热转,主要内容是教大家如何退高铁票,费用才最少。7月1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体验发现,里面的方法不靠谱。南宁12306铁路客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这些方法行不通了。(7月12日《当代生活报》)

这“万能”的朋友圈真是又一次让人跌破眼镜!这么多人坐高铁买票、退票,偏偏只有朋友圈能爆出这么劲爆的“窍门”。因为和民众出行息息相关,这消息一出,自然赚了不少点击率和转载率。但高铁退票“空子”是否存在、能不能钻,却还需见仁见智。

新闻中记者进行了实际操作,以数字的对比粉碎这位“退票高人”的“空谈”。很明显,这位“高人”在对退票新规的了解上完全out了:一来自今年6月10日起,对开车前48小时~15天期间内,改签或变更到站至距开车15天以上的其他列车,又在距开车15天前退票的,仍核收5%的退票费。二来,在新规下,改签后退票将要交纳改签费、退票费。三来,开车前48小时以内,仅能改签从办理改签的那一刻,至票面日期当日晚上12时内的其他车次。

记者用实践证明了“微信说法已不再行得通”。但从这一“高铁退票窍门”,我们也应能读懂铁路部门完善退改签规定的良苦用心。试想一下,如果这“空子”真能钻,钻的人多了,铁路部门的工作将会如何激增,“黄牛党”和“囤票族”将会无顾忌囤票以求牟利,而有限的票源也将变得更为紧张,这样的退票“空子”岂不会成为影响我们便利出行的大“空子”? 由此可见,退票新规是一次对钻“空子”行为的完美“防守”。

应看到,近年来,铁路退改签新规逐步完善为民众出行带来的红利。从去年12月1日起,火车票预售期从20天延长至60天,到开车前15天以上退票不收退票费的规定,到今年5月购票时间由“开车前2小时”以上扩展至“开车前30分钟以上”,到以优先换票窗(机)为网购票开车前30分钟提供的“优先换票”,再到6月10日起,铁路部门推出的“变更到站”服务措施。从这一系列的退改签新规,不难看出铁路部门以民需为导向,以便民为主旨完善的决心。

作为高铁出行的爱好者,守护高铁出行的便利远比钻“空子”的小利来得重要。在钻不到的“空子”前,我们也许能做到尽量计划出行,不让自己有钻“空子”的必要;在需要退改签时,我们应理解新规的初衷,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退票或改签。这样一来,不会因盲目购票和占票使有限的票源紧张,也能为急于出行的人提供方便。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

  笔者认为,我们应吸劝高铁退票窍门”热传的教训,不光要理智看待高铁退票的事,也要理智分析和对待朋友圈里转发的东西。不轻信、不盲从,良好的朋友圈需要大家齐心呵护,而一个健康有序的高铁出行环境也离不开大家的守护。(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