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商州区大荆镇普陀村一名两岁多的小男孩,跟家人上山祭祀途中,横穿宁西铁路线被驶过的火车撞飞,不幸身亡。村民称,该地点曾发生多起事故。
昨日,华商报记者在事发现场看到,出事地点位于砚川火车站东侧700米左右,铁路线南侧为竹板制作的栅栏,北侧为铁丝网。在通往北侧山上的路口留着一个缺口,缺口处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路外伤亡多发区”。村民说,离这里不远处有一个涵洞,但是坍塌了,现在这个缺口是他们上山种地的唯一通道。(2015年4月2日 中国青年网)
众所周知,铁路机车的运用在速度上有着一定的持续性和贯性,面对横穿铁路线的行人,“随时停车”让机车运用多少有些力不从心,然而面对一桩桩因行人横越铁路线而发生的悲剧,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思考和探索?
据国家铁路局近几年公布的《安全监管报告》显示,虽然近些年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是面对逝去的鲜活生命,仍让我们痛心不已,在笔者看来,构成铁路事故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既有铁道线路多为开放式布局,多年来铁路护栏的缺失让人们司空见惯,这在客观上行人横穿铁路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既有铁道线路旁居民区聚集,铁路线经过村庄和曾经的铁路旁的职工家属区为铁路的运行埋下了隐患,随着人口的增多和铁路线路的高效率使用,附近居民的出行和横穿铁路成了让人们难以做出选择的大难题;另外,更有人有桥不走、有涵洞不下,为图一时方便而冒险穿越铁路线也成为了铁路行人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高铁的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同样也受到了铁路部门的重视。首先,在近些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公布的《高速铁路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对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线路要实现全封闭、全立交,而其它区段行人和车流密集的部分铁路道口也都采取机动车限时绕行的办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行人横穿铁路线设置了首要障碍,大概率的防止了行人横穿铁路线事故的发生;再者,笔者认为,合理地疏导铁路线旁的居民是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出行难的重要手段,建设铁路线路立交桥、对铁路线旁居民聚集区实行合理化棚户区改造,既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也为铁路交通事故的减少提供了保障。第三,加强人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和铁路安全意识的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法,人们只有认识提高了,才会才行为上有所进步,才不会为一时之便而冒生命危险。
铁路线路与居民区交错不仅仅是我国铁路面临的问题,同样,横穿铁路线也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这样的问题也困扰着世界各个国家的铁路部门。变“堵”为“疏”、建设合理化的硬件设施,方便居民出行、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民众铁路安全意识是减少铁路行人交通事故的不二法则,在“生命”与“方便”之间取舍,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小问题,更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赵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