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 (记者 刘晖):28日中午,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及夫人在参加完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后乘坐高铁前往三亚。西里塞纳在途中赞扬中国的高铁高速、舒适。西里塞纳表示,他是在习近平主席的建议下选择乘坐高铁的,中国和斯里兰卡的铁路发展状况差别较大,他很高兴亲自体验了中国高铁。

近年来,中国高铁横空出世,一鸣惊人。中国高铁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根据国情、路情进行创新,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体系,短短数年间便在国内纵横东西南北,运营里程超万公里,成为助推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向前迈进的一大“神器”。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等优势,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一再让世界惊叹。

鉴于中国高铁的出色表现,中国领导人在出访时频频“推销”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中国建设的土耳其“安伊高铁”已于2014年正式通车,中国承建的南美第一条高速铁路委内瑞拉迪阿铁路正在施工,另外还有数十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高铁协议或合作意向书,不仅包括亚非拉国家,而且包括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内容涵盖装备、技术转让和服务等。中国和泰国已经成立了中泰高铁联合研究中心,还将在非洲设立高铁研发中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也希望与中国合作以共同推动高铁技术进入美国。总之,中国高铁已经迈开了“走出去”的步伐,前景广阔。

作为一张“中国名片”,高铁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日益清晰。一方面,这张名片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形象。我国“高铁”科技含量高,且已经成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国家以“高铁”为突破口,让高铁作为中国高科技的代表率先成功“走出去”,从产品出口转向技术出口,会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改变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认识,助推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助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高铁产业涉及众多上下游产业,涉及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高技术产品。如,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的零部件就有10万多个,独立子系统达到260多个,其中的许多技术成果很容易转化为其他行业使用。高铁的“走出去”必将带动一批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国适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互联互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互联互通的基础和优先。“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不少国家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都有改造升级国内铁路系统的需求,以及通过互联互通取长补短、加快经济发展的愿望。当今世界,高铁已经成为人气十足的时代列车。中国高铁技术可靠、性价比高、适应面广等特点适合这些国家,是打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选择。

中国有句俗语,“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的联通将促进人员、货物、信息的便捷流通,推动拓宽市场,对经济社会产生一连串的革命性变化,最终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古代建立在马和骆驼运力基础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尚且带来了商贸繁荣和广泛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何况如今的交往建立在先进性不可同日而语的高铁基础上。中国推动高铁“走出去”,帮助一些内陆国家实现交通运输的跨越式发展,建立起快速互联互通大通道,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和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地区经济更高层次的一体化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国愿意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为构建互联互通网络,中国不仅提供先进的高铁技术,而且相继发起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与之相辅相成。蓝图已经绘就,利器也已铸就,路就在脚下。展望未来,中国高铁将在互联互通中大显身手,助推整个地区的经济腾飞。(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