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在全国政协无党派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卫东发言直奔“高铁”主题。她说,“总理在报告中提到8000亿的铁路投资,我们希望能加大在西部建高铁的力度”。(3月9日,网易财经)

此次全国两会上,李卫东不是唯一一位为家乡地区“高铁梦”发声的委员,全国人大代表、29岁的陕西大学生村官叶瑜也提交了一份关于建高铁的建议。她的诉求明晰,希望建设“西合高铁”,打造陕豫皖联动发展的“高铁经济长廊”。

来自各地的政协、人大代表之所以纷纷在自己难得的发言机会里或是提案、建议里将高铁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它代表的是地方政府和当地民众对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的希望和期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对铁路建设的完整表述是“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听到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昭示着铁路建设在未来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更是释放着一个巨大的信号,那就是铁路作为一个大的发动机必将国家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带动力。

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2014年春运,全国高铁基本成网,铁路发送旅客超过2.67亿,其中高铁发送旅客8688万人,占旅客发送总量的33%。2015年春运,铁路总运能将有望突破3亿,各项指数将创历史新高。其中高铁旅客增量占全路旅客增量的70%。中国高铁通车里程已超过1.6万公里,这个数字是地球赤道周长的约40%,同时占世界高铁通车里程的一半以上。而且两会举行之际,中国高铁正在经受一年一度春运的考验。

回头看,走向市场接近两年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市场化运作上,是蛮拼的,一条条高铁的开通,高铁冠名,高铁动卧,自驾游班列……。在保证社会公益性的基础上,铁总用高质量的车辆、线路设备,高科技的安全保障系统等等措施,为高铁的运行安全上了足足的保险。高铁安全的市场运用现状,赢得了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林林种种也就不难理解高铁一词在今年两会的各种场合上频繁出现、高铁建设热的持续升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