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记者,很多人一定对这个职业不陌生,有人说他们是“无冕之王”,有人说他们是“道貌岸然”,这从来就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职业,不论你是伸张正义还是客观地阐述事实都会遭人诟病。而近期,一位公众人物的辞世又给记者找来了无数的口水。

《记者们焦急地等待着姚贝娜死亡》一上朋友圈,就被疯狂的转发,当天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被这篇文章刷屏了,回复中,更是绝大多数的咒骂声,“冷血”“没人性”……所有恶劣的词语都甩到了记者身上,有的记者觉得很委屈、有的记者觉得很冤……也有很多记者都已经习惯了。

其实,并不是只有记者这一个职业遭遇的骂声最多,每个行业都有。其实,就姚贝娜逝世事件看,其实,在记者看来,他们焦急等待的只是一则新闻而已,只不过不凑巧,这不是一则歌功颂德的新闻,而是一篇报丧的文稿。换言之,如果记者焦急等待的是一位新生命的诞生、一个民族英雄的抢救成功呢?同样的焦急、同样的等待,在旁人看来就会顺眼许多。那么,其实记者自始至终都没有变,变的是公众审视记者的角度,或者说是新闻的内容。在笔者看来,这是记者一种敬业、职业操守的表现,至少门口等待的记者,要比偷拍姚贝娜临终照片的《深圳晚报》的记者高尚得多。

就像笔者之前说的,很多行业都会遭遇骂声,并不是因为他们做的多不对,而是都进入了一种悖论。就像一句名言里说的,“和平是国之大幸,是军人之不幸。”军人要的是战功,可是和平年代连战都没有,哪来的功。一个地区的治安好,警察说,这都多亏了我们侦破了多起大案。那如果治安好,哪里来的大案呢?那如果没有大案,一个地区的治安本来就很好,那还要警察干什么呢?

这就是笔者前面说的悖论了,很多职业不一定就是干得越多、越露脸就越好的。

看了一句话叫“我们每个人都在消费别人的苦难,平衡自己的不爽,焦虑下的中国,每个人都严以待人,宽与律己。”笔者认为,这就是许多悖论出现的原因吧!

在你甩开膀子,大写咒骂评论的时候,也稍微地站在被骂者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也许有人会说:“我肯定不会焦急等待。”好吧,那你就是没有职业操守,不够敬业。“那我就焦急等待。”那你就是冷血。这是个永远无解的题,其实笔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大家各司其职罢了,并没有所谓的对错,也不需要下一个定论,公道自在人心,只要不过分,做好我们的本分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