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关舆论的焦点多集中在对铁路部门官僚作风的不满甚至对铁路部门巨额债务的担忧。持乐观意见的多从日本国铁改革中拥有高铁的JR东海来佐以证明,但是以日本多元化的铁路经营体系的构建资本规模之巨大,时间之长久,都不是电脑上的“复制与粘贴”这么简单。虽然日本的诸多经验里的确有不少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但这中间存在很多知易行难的环节。要实现一个高度安全、便利且经营完善的铁路运营体系,改革本身就山高路远,绝不会一蹴而就。如果仅仅是盲目地“求快”,结果却往往是“欲速则不达”。(2015年01月26日   新闻来源:高铁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理论,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国人谦逊的学习态度。中国铁路的改革也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中国高铁从引进、吸收、创建自主品牌到走出去,已经摸索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某些成功的经验被我们借鉴,正是这样谦逊的态度,让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而是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国情、区域特点、消费群体等综合因素去考虑。日本经营成功的模式固然可取,但是日本却是针对本国特点而采取了铁路多元化经营,其中涵盖了日本目前所有的大约有两百来家铁路公司,从巨大的JR集团到大型私营铁路公司,地方自治体的公交铁路到地方上运距不足一公里的短距铁道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经营的巨大成果,就是符合了日本本国的多方面需求,但这里的多元化经营具体到各家公司,是国内现状所不能够马上达到的。

现代交通方式均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铁路运输就要大打价格低廉、准时及安全等优势品牌。在高铁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是日本JR东海公司,他们的特色就是集中连接了诸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在今后高铁发展建设过程中,就要首先做好市场调研,严肃认真分析客运基本特征,确立好消费群体,经过严格论证后在上马,这样就避免了“图快”而产生的盲目投资,造成浪费。

“拿来主义”这样的生搬硬套给我们的教训不是一次两次,任何事物均要辩证的去分析和理解,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才是最贴近民生的,只有做好市场调查,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目标和方向,才能真正的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品牌。当然,拿来的是别人相对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取其精华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融合入中国元素才是成功。正确面对现有市场的冲击,理智对待他人的经验和模式,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适应市场需要,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