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针对火车票预售期调整后市场变化和旅客需求情况,对春运旅客列车运行图作了进一步调整优化,安排增开跨铁路局的中长途旅客列车341对,增开铁路局管内旅客列车170对以上,春运高峰期夜间开行跨铁路局动车组列车49对,使春运铁路客车能力安排最高达3200对以上。(1月15日 新华网)
看到这则消息,也许大多数人都会与笔者一样,对铁路部门备战春运未雨绸缪的做法早就司空见习惯,就好比春天花会开,冬天会下冬一样。时候一到自然会来。其实,对于“铁老大”来说,为了春运工作,未雨绸缪应该已成了习惯性动作。
从1984年备战全国第一次“大春运”开始,虽然当年春运全国总运输人数只有6亿人次,铁路运营里程只有5.17公里,车速也不及现在六分之一,但铁路却是在这次春运中担当了 “老大”的角色,从此“铁老大”也就此得名。
虽然,随后30年的春运中,全国春运客流量年年暴涨。1994年10亿,2006年20亿,2012年30亿,2014达到36.23亿人次。期间,由于公路运输能力的不断增强,铁路也不再担当主角,但“铁老大”的心态却始终未变,运输行业以他马首是瞻的心态始终未变,且铁路部门自己也早把备战春运当成一种习惯,并不断在服务旅客方面锐意进取。
从在各大站区提前搭设临时候车区、增开临时客运列车、务工人员团体购票、增设临时售票点开始的“初级做法”,到后来的电话订售车票、开设“12306”网站互联网售票、火车票实名制,再到今年火车票预售期60天,15日以上的退票不收手续费,与“云”合作,增开3200对临时客运列车。这一切都应是铁路为春运未雨绸缪的习惯举措的最好体现。
当然,由于运力的局限,铁路舒适的旅途环境,只能让36余亿人次的春运旅客们中3亿人真正体验到。虽然,每年春运铁路部门都要在斥责上完成自己的“习惯”,但铁路春运便民措施、增开临客等总是会如约而至,这除有铁路经营方面市场需要外,铁路企业自觉承担社会任务更是这一习惯最根本原因所在。[赵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