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已有3400余辆设有无障碍设施的客车编入列车中投入运营,其中普速客车1700余辆。据铁路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动车组列车、直达列车和新造列车均设有残疾人座席及无障碍卫生间,其他车型的无障碍设施改造正在积极推进。(1月22日《人民日报》)
毋庸置疑,残疾人是需要社会照顾的一个群体。因此,和谐社会,该有更多这样的人性化改变,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体会到这社会的点滴温暖。铁路部门充分考虑到残疾人等重点旅客出行的不便,为他们作出人性化的改进,这是值得称赞的。
其实,如此人性化的改变在铁路服务措施中也是比较多的。当然,一些更加人性化的、为旅客解决实际困难的举措往往更得人心,更能得到旅客的好评。如重点旅客服务车、便民超市、母婴哺乳室、便民服务箱等各项方便旅客的人性化设施。因为这此举措更能体现出铁路部门为旅客着想的服务理念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也更能够为铁路部门的服务加分,进而增加铁路的旅客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标的服务。
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作为民众出行首选的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看上去好像无需做太多改变去迎合民众,迎合市场。但“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古训告诉我们,以民为本才可有立足之地,这放在企业生存发展上也照样受用。所以说,人性化服务提升是铁路开拓市场的有力手段,是深化品牌影响力,提升竞争力,取得更大发展的重要渠道。
从今年的春运来看,铁路早早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开从售票、进站、候车、乘车等环节上优化服务举措外,还召集志愿者于小处着眼,为大众出行提供疑难解答等引导服务。加之之前说到的温馨措施,可以看到铁路部门为了让亿万旅客走得了、走得好,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
残疾人在出行时是一个弱势群体,在新建和改建的火车站,都为残疾人设立了无障碍设施,让残疾人旅客能够方便自如的进站候车,在全国较大的车站,都设立了针对残疾人的电话预约服务,等3400余辆设有无障碍设施的客车编入列车中投入运营后,残疾人在火车上也能够方便的解决自己的事情,使残疾人的出行不再因为行动不便而担心。
不可否认,满足市场需求是服务行业的根本所在,对于铁路而言,在不断迎合民众出行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将目光集中在如何有效将人性化服务融入服务旅客中。大众不关注铁路到底怎么改革,而是关心改革后如何利民便民;大众不关注改革唱得多么嘹亮,而是关心温暖人心如何务实。近几年来,铁路部门的人性化服务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期待着铁路更多的人性化改进,使得巿场化时代依然有人性化!(文/于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