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7日开始,每天上班遇到正点、半点,在某研究院工作的季先生和太太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为的就是抢两张春节回哈尔滨的车票。十多天来,他们已经囤积了从2月4日至15日共21张回家的车票,但这些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节前最后几天的票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理想票”。(12月19日 东方网)春运抢火车票已成为老生长谈的话题,每到春运大家都拿出了“春运抢票哪家强”的气势一较高下。而随着铁路售、退票改革,抢票渠道的增多和铁路运力的逐步提高,“囤票”成为了今年春运的又一热门话题。以新闻中提到的季姓夫妻为例,在短短11天时间里囤积了21张回家车票的做法确实让人“大跌眼镜”。“囤票”的做法折射出了民众回家团聚的急切心理,笔者虽能理解这种归心似箭的心理,但却无法认同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铁路部门在今年推出延长预售期,缩短收取退票手续费时间的政策本意是为乘客留出更大的选择空间并提高灵活机动性,但“囤票”行为却是在钻政策的空子,满足了个人的私心。铁路部门本可以根据车票预售情况及时对春运的临时客车进行有效调整,以达到运力的最大化利用,“囤票”则会扰乱铁路部门的信息收集,导致运力的浪费。“囤票”行为还意味着退票的概率提升,退票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同时还可能导致车票的浪费,在票源紧张的春运期间,车票的浪费则会加大铁路部门的客运压力。对于其他乘客来说,“囤票”无疑是一种十分可恨的行为。有的人手握十几张甚至几十张票还在抱怨没买到自己理想的火车票,但他们是否想过,自己手中并不满意的“候选票”可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回家钥匙。“一把抓”式的购票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只利于自己却无利于他人,实在不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希望不会有更多的人效仿。每年春运吐槽铁路运力不足,车票难买已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但在看到“囤票”行为之后,我们对于铁路春运是否又应该有了新的思考。基于我国国情,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运力并不现实,而为了一年一度的春运修建大量新线也只是浪费公共资源。在铁路部门逐步提高运力、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合理利用资源、杜绝“囤票”行为就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铁路部门亦不能放缓改革的脚步,要在改革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深化改革,未来有序高效的铁路出行才并不只是梦想。(木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