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火车票预售期延长至60天,旅客可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电话订购2015年春运首日(2月4日)的火车票,车站窗口等其他售票方式仍按推后2天的原则同步执行。(来源:新华网)
12月7日,提前60天开始发售2015年铁路春运第一天的火车票。面对铁路部门这么长的预售期,让很多旅客表示很伤脑筋:“离过年还有两个半月,很难定下来哪天出行啊,我这是抢还是不抢呢?”也因此引来了不少争议,对于旅客的质疑,作为笔者认为,新的预售机制难免带来一些新情况,此项举措是铁路改革道路上对旅客服务质量提升的一种表现,总体上有助于缓解买票难的困境。
预售期的延长对放假和排班相对固定的旅客来说,能够提前制定出行计划,这其中占相当大比例的不乏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据笔者所知,很多大中专院校为了让学生能够买到回家的车票,尽早安排好行程,早早就将考试安排、放假安排等相关信息发布在学校校历上。众所周知,春运中学生流是主要客流之一,这次预售期的延长,让学生不再像以往那样去“抢票”,对铁路部门而言缓解了集中购票的压力,优化了火车票的分配方式和结构,让旅客购票更加灵活,可谓“一箭双雕”。从全局来看,延长预售期有助于铁路部门根据售票情况调整运力。乘客的买票情况,实质上为铁路部门提供了乘客出行的“大数据”。掌握这些数据之后,铁路部门将更清楚地知道哪些线路比较紧张,哪些线路相对宽松,进而引导乘客合理制定出行安排;与此同时,铁路部门也能适时调整相关线路的列车开行数量。
很多旅客担心,预售期的延长会让“黄牛”倒票行为提前出现,也会让春运期间临时决定出行者买不到票,质疑此项新的机制有“漏洞”。据知,铁路部门除了推行实名制购票、退票外,很多火车站都在实施实名制验票进站制度。相比以前,如今退票后的空座车票不会立马返回售票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黄牛”一边退票,旅客一边同时购买的可能。
当然,任何改革新探索,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都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新情况,但我们不能因此拒绝改革。铁路这一举措的颁布实施,必然有着其充分的考虑。“时间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我们应该相信铁路部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轻易地区否定新生机制的出现,不能墨守成规,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才能寻求更好的机制,更好地实现人们“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为铁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注入正能量。(侯倩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