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抵达柏林开始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当日,李克强在德国《世界报》发表题为《让开放创新引领中德合作》的署名文章。文章说,中方将积极考虑德国大众汽车提高在一汽大众合资企业中股份比例的请求,也希望德国允许资质好的中国企业竞标德国的高铁项目。(南方都市报10月10日)

自中国新一届政府就任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时多次向国际推销中国高铁,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8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在泰国、澳大利亚、中东欧、非洲、英国、美国等地不遗余力地进行推销,并因此被媒体评为中国最牛推销员。

中国高铁十年磨一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从无到有,奋力追赶,飞速发展,在众人的惊叹声中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重大难题,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至2013年末,随着宁杭、杭甬、津秦、厦深、西宝等一批新建高铁投入运营,中国高铁“四纵四横”干线基本成型,总营业里程达到11028公里,在建高铁规模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铁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曾几何时,在中国高铁发展史上“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德国的高铁ICE技术成为中国学习和追逐的目标之一。可中国方面并没有满足于单纯引进某一国的成套设备,而是强调自主创新和自由品牌建设,在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中国高铁在速度上不断刷新世界纪录的同时,逐步形成低成本、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性强的独具物色的国际领先优势。近年来,声名鹊起的中国高铁活跃的身影跨越重洋,遍布世界各地。

《荀子·劝学》有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对中国高铁发展道路的最好概括和指引。在模仿中不断超越,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成就了中国高铁的盛名。今年8月22日,在考察中国铁路总公司并召开座谈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而如今,在曾经一心追赶的高铁技术强国德国家门口推销中国高铁,是总理心中底气的强力再现。(文/李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