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成都铁路局涪陵车务段涪陵站客运值班员游晓川收到售票员冉迁牵在1号窗口拾到的一个钱包,里面除了100余元现金外,还有一张当天下午15时04分K687次涪陵至溆浦的火车票。游晓川将从钱包里找到的一张写满电话号码的纸片,用手机一个一个拨过去。一个叫李昌文的电话被拨通了,游晓川刚讲出事情缘由,电话那头就骂:“你神经病呀,我们家都好好的,没谁丢东西!”说完 “啪”地就把电话挂了。
游晓川没有放弃,一边继续联系其它号码,一边守候在售票窗口前等待失主。14时30分左右,一个老太太焦急万分地来到售票厅。老太太叫李素花,就是车票的失主。等她回到家,将事情经过告诉家人,侄儿李昌文这才明白是自己错怪了铁路,连夜打电话过来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大大提高,对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铁老大”顺应时代的发展,撕下了那张曾经盛气凌人的脸,以亲近、温和的姿态陆续推出一系列温馨细致的措施服务旅客,一步步地向“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要求贴近。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人们的素质如果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提高,那再贴心的、再细致的服务也只是枉然。服务与被服务之间需要的是彼此间的理解,理解才能让服务变得顺畅,理解才能让服务变得更加亲和。
国庆黄金周,对各大火车站来说是继中秋佳节后又一个旅客的出行高峰,“一票难求”的困境又再次爆发,有些旅客没赶上火车,面对当日已无其它车次可改签时对售票人员破口大骂,还脱下自己的鞋子砸窗口。这个时候,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积极有效的沟通已经不能解决这位旅客的需要,他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手持火车票的旅客、一名消费者,铁路有义务在这个时候再拉出一辆火车出来满足他的出行需求。“上帝”向来怜悯待人,却很少见咄咄逼人的“上帝”。
时代的发展对人们的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又怎么能在对别人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却拒绝为自己的素养打分呢?服务应在理解中前进,而不应在自恃过高中进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