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长海底隧道。大连与烟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看似乎很近,但路途却遥远:走高速开车要12小时;坐火车长达20小时;乘船最快也要6小时。所谓咫尺天涯,想来亦不过如此。今年7月,有媒体报道将修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消息。根据即将上报国务院的初步方案,该跨海通道将连接大连、烟台两地,整条隧道全长123公里,初步设计为铁路隧道。将采用电力系统牵引,运行时速可达220公里,届时从大连到烟台最多只需40分钟——天堑从此变通途。(8月27日 凤凰网消息)
根据即将上报国务院的初步方案,“烟—大”海底隧道即烟台至大连海底隧道,目前已经将原来的“北隧道,南大桥”方案否决,最终确定建全封闭的铁路海底隧道。据悉,若是“烟—大”海底隧道成功完成,使用寿命将在120年,将会是世界第一长海底隧道。建成后,将彻底打破以往渤海南北两岸的客货交流和经济来往的交通瓶颈,大大缓解两地间日渐膨胀的运输需求压力,加速南北交通乃至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铁路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越来越多的福音,国人对于铁路系统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便利更是赞不绝口,中国高铁现今已是处在世界领跑者的地位。高铁缘何在中国得以飞速发展?说到底,就是缘分。
首先,我们知道高铁是一种高科技、高投入、高使用价值的产品。然而,高铁的发展程度,其实并不单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而最为重要的,应该是高铁的适用性。
其次,现今世界的很多国家都拥有发展国家高速铁路的经济实力,可是他们发展不起来。为什么?归根究底是国家的环境不适合。比方说美国,美国的国家交通是以公路为主的,其出行的主要方式是汽车,而并不是高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美国的国家人口不多,高铁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数,显然地多人少的美国并不在此列。二是美国的公路网络发达。我们都知道,在20世纪中叶,美国致力于发展国家路网,这一情况造成美国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数量多。人们很难放弃现有的出行条件,政府也不会轻易投资新生代产品,即便是高科技产物。
批三,中国的国情适合高铁发展。中国人口众多,符合高铁的实现大批量旅客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位移的特点;中国的GDP发展仍处于上升阶段,在私家车还在普及的这一阶段中引入高铁这一高科技产物,为中国人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国家政府对中国国情的把握十分到位,很明确地将高铁的发展摆在了国内交通事业发展的首位。
总而言之,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高铁,高铁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两者相互依靠,共同进步!(林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