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审计报告》显示,中国铁路总公司今年上半年负债合计3.34万亿元,较第一季度公布的3.27万亿元负债增加约1600亿元,债务压力有增无减。(腾讯财经9月3日电)
消息一出,笔者随即浏览了腾讯网友积极踊跃的评论,试图希望网友们能够合理、理性的看待铁路债务困境凸显这个问题,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多数网友由于存在惯性思维,认为铁路的钱都被“黑”了,或是强调铁路融资难都是别有用心,还有网友认为,由于铁路工人工资“高”,钱都被用来发工资了,对此,笔者呼吁,要抱着认真、负责任的态度看待铁路债务凸显,不能妄加猜测的乱“喷”。
李克强在铁路总公司考察工作时指出,要立足构建大交通体系,统筹谋划铁路建设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以利于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行节能环保出行方式、补上发展短板、促进结构调整。他要求把加强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定向调控的重要举措,坚持质量第一,加快形成在建工程实物工作量,及时跟进后续项目。当前,铁路正处于全面建设时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对推动中西部经济宏观调控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8年间,我国年均GDP增速为9.4%,人口数量也由9.6亿增至13.28亿,全社会货物运输需求量增长了10.6倍,客运需求量增长了11.5倍,这对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铁路,肩负的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除了提高现有线路的运输效率之外,增加铁路建设也迫在眉睫,从近三年我国逐月对固定投资的投资来看,各月建设对比前两年都出现了较大增幅。当下,铁路“瓶颈”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铁路网扩张滞后制约着经济的速度,没有铁路建设就没有发展可言,所谓:路通了,经济发展指日可待。但是,大量的建设未免会给铁路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另一方面,中国大力发展的高速铁路,对于克服我国能源结构不均衡具有重要作用,高速铁路的发展,将带动全社会人员、物资加快流动,是全社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到“十二五”末,我国规划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2008年《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铁路营业里程目标实现日期提前至2015年,任务加大,时间缩减,未免再次给铁路经济带来“创伤”,可谓“苦不堪言”,但是,只要我们拓宽融资渠道,明确投资铁路盈利模式,建立有利可图的铁路市场,建立客观、透明的运价规则,以此加大民间融资力度,吸取国外铁路融资好的做法,必将使铁路度过难关,实现创效增收。广大网友的套用“惯性思维”的说法,忽略了铁路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忽视了铁路营业收入的重要用途,我们不能寄“经济发展”希望于铁路,又“指责”铁路经济“低迷”,建设不需要资金?评论未免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存在。(刘麟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