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英国BBC播报了关于中国高铁的新闻,对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和高铁大冒险从摆脱对外国的依赖和拥有巨量资金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英国铁路建设作比较。我们的李克强总理在BBC的播报中也当仁不让地被称为“头号铁路推销员”。可以说,BBC对于中国高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对中国高铁的前景也给出了客观的展望。

这次BBC对于中国高铁高度赞许的播报对于每一位中国人都是有特殊意义的。要知道,在150年前,正是英国建造了中国首条铁路,那时中国铁路工程高度依赖外国。然而,今天,铁路人自己研发的高铁不但能国人享受到快速旅行的快感,还引来英国主流媒体的关注,不能不说中国用一个半世纪在铁路工程领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透过BBC的关注,笔者看到高铁在缩小中国东西部城市之间的差距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高铁产业正在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领头羊”,成为帮助中国改变世界格局的重要媒介。

从第一条高速列车线路——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开始,短短7年间,中国的高铁网格已初现规模。一些中西部重要城市(比如成都)由内陆城市摇身变为国际空港和铁路港口。中国内陆地区长久以来所依靠的运输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需要通过长江运输货物,再把货物运上出海货船,最终经历漫长的海上航线把货物运送到欧洲。高铁线路缩短了中国内陆城市货物出国的时间和周期,这也是许多世界顶级公司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西迁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中部重镇成都已经因为高铁的建造成为了亚洲最大的货运基地。

不但如此,高铁技术的成功输出也意味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是“空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跨国企业提供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从而成为生产车间式的“世界工厂”,争取的是产品附加值中最微小的利润。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自主品牌成为了中国产品的“通病”。而当子弹头列车在中国被建造时,中国就有了自己的高铁技术和自主品牌。用科技挣钱、建立集约型经济模式不正是现阶段中国在经济领域最迫切要完成的工程吗?事实证明中国铁路“领跑”了中国经济新模式的转变。

高铁产业还为中国规划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只能在更广泛的世界交往中才能实现。通过向欧洲大陆和东南亚地区延伸的高铁线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利益将更加趋同,这无疑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

高铁对于中国来说,不单单是一张“中国名片”,它更像是中国铺设的“复兴之路”,通往世界,四通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