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是建筑企业的信誉之本、效益之源、文化之根。同一体制、规模相近的工程项目之间,巨额亏损者有之,保本微利者有之,效益较好者亦有之。在企业效益的源头,总有一座座看不见的‘橡胶坝’,超量拦截了本来就十分微薄的利润,造成或加重了项目亏损。
这种非客观因素导致的项目亏损,伤害企业机体、打击员工士气。在威胁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隐患面前,应以弘扬塑造廉洁文化为切入点,加大亏损项目整治工作力度,向背后隐藏的不正常现象开刀。
一是防亏关口前移。监督关口前移是防止亏损的坚实基础。有些先天性不足的项目,原因在于缺乏科学论证、严格审查,甚至是幕后交易,没有考虑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光彩签约后留下很多后遗症。项目承揽是不可逆的,万万不能“拍脑门子做事”,要坚决避免关系工程、腐败工程,决不承揽招标价格低于成本的工程。为此,纪检部门在项目投标初期就应介入,严肃查处治理导致项目先天性亏损的违规决策、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等问题,特别要把好合同签订关,当好企业的“经济警察”和“保健医生”。
二是加强制度管控。强化制度落实是防止亏损的关键环节。腐败产生的心理动因是钻政策和制度的漏洞,谋取不正当利益。鉴于工程项目体量、投资巨大,监控难度大,制定管理制度和措施前,要对项目的管理流程、易滋生腐败的重要环节,进行深刻分析和细致了解,制定出操作性、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严防人为亏损,避免效益流失,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为此,可尝试权力合理分解,把权力分散到几个部门中去,以便互相监督,相互牵制,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而滋生腐败。比如,在物资采购上,应有严格的询价制度、结算制度等制约机制。除了采购员询价外,项目部、合约部、财务部都要询价;在实际工程结算时,必须要有施工协议和详细施工记录,要有安全、质检、财务、主管等人员签字,不允许预算员单独与对方结算。
三是扎牢思想防线。道德约束是防止亏损的治本之策。要把守法经营、廉洁自律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重点教育相结合,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力求创新。在经常性教育方面,采取项目集中宣讲、反面典型剖析的形式,不断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廉洁从业教育。在重点教育方面,按照教育主题,重点抓好管人、财、物及验工计价的“四管人员”的教育,通过任前廉洁谈话、签订廉洁承诺书、警示训戒等形式,时刻保持警钟长鸣、如临深渊,全方位遏制滋生腐败、导致亏损的源头。
四是推进法企共建。法律法规是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把利剑。工程项目消极腐败问题具有手段隐蔽、涉案人员较多、数额较大的特点,作为企业的纪检部门,在预防、惩处和打击腐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在反腐倡廉、治亏扭亏工作中,要尝试与地方政法机关联手共建。可主动邀请地方公检法部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员工遵纪守法意识;争取地方政法机关对企业执法执纪的专业指导,帮助企业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打压亏损项目生存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