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和谐号变联通号”的帖子连日来引起网络热议,发帖人称,“中国联通号”动车出现在近日南昌铁路局所辖的福州往龙岩方向的D6405次列车上。网友说,语音播报和车厢LED展示屏都曾出现“中国联通号动车组列车”的相关语音提示和文字。“中国联通号”动车并非南昌铁路局冠名的首趟列车。今年4月28日,南昌西-厦门北D6523/6528、厦门北-上海虹桥D3204/3203动车就被冠以了“绿滋肴”号。

铁路部门证实,动车组被冠名确有其事,这是铁路部门深化改革,加快走向市场步伐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所谓的冠名不是将和谐号的外观改变或者不再称为和谐号,只是企业的一种广告形式。

动车组被冠名是铁路部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创新举措,作为一个企业,必须要有盈利才能带动企业的发展,动车组被冠名无疑会给铁路部门带来经济效益。但绝不能只看到冠名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内在精神,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是否可以把企业的特色及精神通过广告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被冠名的列车给旅客一个全新的体验,从而提高服务水平,这是大部分网友更关心的事情。

在网上流传的冠名报价中,,郑州到杭州的一对列车,一年的冠名费用是420万元。因此有网友称,有了企业掏钱冠名,动车组的运营成本降低了,票价能否便宜些呢? 可是放眼中国铁路目前的经营状况,2014年一季度,中国铁路总公司亏损59.2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一季度小幅减亏。而2013年铁路总公司实现税后利润2.57亿元,虽同比增长31%,但仍属微利状态。相比之下,单列车次每年数百万元的冠名费对于整个铁路系统市场化的推动恐怕杯水车薪。

动车组被冠名后续发展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可民众的心声是不能忽略的,毕竟民众最关心的还是冠名后能否带给乘客更贴心细致的服务,能否有不一样的旅途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