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处、豫晋交界的太焦线上,有一个不通公路的四等小站,这里同往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每天停靠在站里的一对客运慢车,54名铁路人驻守在这里,他们像道钉一样默默坚守于此,没有春秋之分,没有昼夜之别,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守住过往这个小站车辆的安全。

有人会问:这样一个小站,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么?可别小看了这个小站,每年6800万吨晋煤必经此站运往南方地区,日均接发货运列车154列,称其为太焦线上的“咽喉”,实不为过。而在这小站,保障这些列车安全运营的,仅仅只有54名铁路人,在这里无什么职位,什么工种,每个人每一天都必须尽职尽责的工作,才能换来那一天154列火车的安全运营。夏天,当他们在工作现场温度五十度以上的地方吃着大把的仁丹辛苦的挥洒汗水,冬天,当他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冒着风雪让“风刀”肆虐自己青春的脸庞;仰望天空腰上隐隐作痛,俯下身子骨骼咔咔作响,他们之所以为世人所称道,不是因为他们是“铁老大”的职工,也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多么优越的待遇,而是他们遗弃了个人的幸福,以单位为家,恪尽职守,保障南下的列车安全通过。当他们每次在目光中默默地送走一趟又一趟装载着能够带来温暖与能量的“黑金”渐渐远去,他们是满足的,因为这个地方只要有他们在,其他地方就能有电用,经济能够发展,人们能够丰衣足食。这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坚守,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奉献,这个地方,就是孔庄,这54名铁路人坚守铁路保障安全的精神,我们叫他孔庄精神。

恪尽其守,默默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铸就辉煌,誓死铁路人,一守一辈子。孔庄车站这54位铁路人所做的事正是对此的最好诠释。他们守住的,是自己的良心,是职业的操守,是郑铁十二万铁路人的正气,是万家幸福的根本。

巍巍太行,前有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困难的革命先烈,后有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 克己奉公的孔庄铁道人。在万里铁道线上,正因为有了像郑州铁路局月山工务段孔庄线路工区班组职工那样,用责任、用纯朴、用真心行动坚守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为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为了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感人的先进事迹永远载于铁路建设的史册上,激发着更多的铁路人不断地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