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火车票退票省钱法在微信朋友圈盛传,教“小伙伴”们通过改签延长日期或贵票改便宜票的方式,将退票费从20%降至5%。分享省钱招数,看似“利益均沾”,但从大局从长远而言,是受益还是受苦呢?咱还得掂量掂量。

多占票、晚退票、假改签,甜了谁又苦了谁?

很多网络高手,脑子活,手脚快,一次订好几张不同方案的票,一是保险二来可优中选优,临出行时再上12306退掉,也是分分钟的事。然而在我国当前国情下,火车票属于供小于求的稀缺资源,尤其在黄金周、小长假期间,更是“一票难求”,那一条条“无票”的信息消噬了多少人的希望啊!铁路部门的票源是全路网络化分配的,一些人多占票又在临近开车时才退票,无疑使宝贵的票额无法回笼重新分配而造成运能浪费、成本流失。而上车的旅客发现有空位又会质疑、抨击铁路,势必造成误解,引发予盾。

小利与公害当前,是助长还是抵制?

处在社会变革期和矛盾突显期的中国,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公平正义,都注重维权,越来越认识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真实含义。人们常把媒体比喻作“社会最后的良心”,众声喧哗中尤其需要“铁肩担道义”的媒体发出激浊扬清的时代强音,传递真善美的正能量,而不是纵容“精致利己主义”四处散布。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我国有12亿手机用户,注册网民超6亿,微博和微信的普遍应用,更是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媒体。当收到一条明显损公肥私的消息时,是“点赞转发”还是“鄙视秒杀”,正直的您该有个价值判断吧。要知道,每个人的行为就是他人的环境,钻规则空子的人多了,公共利益的水池就会千疮百孔,涵养不起持续发展的源泉。

“最大公约数”靠大家来维护

其实,铁老大并不傻,从2013年9月1日实施挮次退票的第一天起,就预见到了恶意改签规避退票费的风险。钻空子者的所作所为铁路人都看在眼里,铁路要想采取反制措施也不是什么难事。但铁路人相信藐视公德者终归是极少数,还是坚持顺应最广大群众的呼声承受着较低的退票费。但光靠道德的力量想要维护“最大公约数”显然是不够的,从铁路将逃票黑名单报送至国家征信系统的举动,可以看得出国家倡导诚信、打击失信的决心。在大数据时代,一个人恶意占票改签的行为不难被识别出来。一点蝇头小利与自身的诚信记录,个人的小损失与集体的公益性,该作何选择,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韦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