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3日,广东地区大面积降雨,脆弱的京广线路段又一次遭遇山体滑坡,据说这次是清远的飞来峡路段。线路坍塌,造成的就会是列车大面积晚点,这是每年夏季,京广线所必经的难题。

还记得去年的尤特台风吗?一次暴雨就将隧道给冲塌,导致广州站全部列车停运,看新闻图片,那次大退票运动似乎比得上98年的那场冰灾了。

为什么铁路会如此脆弱,经不起雨打风吹?

还是所有晚点事故,真的是因为铁路的脆弱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众所周知,粤北山区是广东的北大门,这里丘陵起伏,铁道从此穿过,就得途径很多山洞隧道,本身就实属不易。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大多是荒无人烟的。

伴上南方独有的夏季强降水天气,这些原本狭长的山道便会十分容易发生坍塌。加上最近几年异常的气候,强降水几乎数日不散去,导致发生坍塌的概率扶摇直上。

这是客观的原因。从主观上说,铁路部门面对近年来因为强降水导致的线路晚点,应该更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毕竟吃一堑长一智,对线路的保养和山道的检测,在强降雨来临前做好应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而对于出远门的旅客来说,则应该在暴风雨的天气里做好第二手出行准备,毕竟雨天事多,万一前方有灾情,铁路部门是不会用你的生命去冒险而直通远方的。这是对你的负责,也是对他们自己的负责。

在这次大晚点退票中,笔者便是是其中的一员,我在售票厅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旅客:“你们怎么赔偿我的损失?!这是你们单位的责任!”

铁路职工:“这是天灾,我们也不想的,你看我从昨晚通宵到现在,我们也不容易啊!”

这段对话便揭示了如今的矛盾所在,只要天灾一发生,谁都是受害者。

所以笔者希望,铁路部门能够加大力度做好灾情应急准备,而旅客朋友们,应该包容理解,毕竟,国有难,应该互相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