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高楼林立和华灯初上的城市,列车带着未知的神秘继续向前急驶。这趟列车是呼铁局开行的4661次,由呼和浩特始发,经包头、临河,最终到达位于阿拉善盟最西端——额济纳旗,横穿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亚玛雷克三个沙漠。
得知同伴经选拔担任这趟列车的乘务工作,我也兴奋的做起了功课,看着地图上的这三个沙漠不过是几粒微不可见的黑点,也兴意阑珊的合上了书本。亲历其中时,映入眼帘的却是超出想象力的广袤,列车仿佛行驶在永无边境的沙漠与戈壁之中,车窗外干涸的河床、肆虐的风沙、无垠的荒漠。 为了能让大漠戈壁深处的农牧民能过顺利出行,呼和浩特铁路局的1000多名铁路职工坚守在线路上,像线路远处寒风中矗立的胡杨,和被风沙吹的直不起腰的骆驼草,都顽强、执着的震撼着人心。
虽然是支线列车,但列车的各项要求一点不比别的车次低,由于运送的旅客大部分都是当地的蒙古族同胞,为了方便他们旅途生活,“阿拉善号”列车的一个贴心服务就是优先选拔会说蒙古语的列车员,便于与蒙古族旅客交流,使旅客正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相比城市与城市间运行的列车,穿越沙漠的4661次列车的列车员对车内卫生清扫强度更大,不断的有黄沙顺着车门、车窗的缝隙刮入车内,只有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清理才能避免车内形成“小沙堆”。临河站上水后,列车行驶在苏宏图到额济纳间400多公里的无人区,无法上水,为保证旅客饮用水充足,列车员一方面自己减少用水次数、不停地给旅客送水,另一方面不停地宣传节约用水。
临近冬季,额济纳的寒冷仿佛来的更快,冰封的车门使刚入职的新工手足无措,一直担任这趟列车乘务工作的列车员对他们的防冻窍门如数家珍,冰钏、食盐等一切排的上用场的工具都是他们的法宝!
列车渐渐行驶,铁轨两旁开始出现了红柳,远处似一群骆驼,再远处好像一湾水……窗外的景物感染的车厢内的旅客也骚动起来。这趟穿越的荒漠的列车本身就是奇迹,更为荒漠深处的农牧民们带去了奇迹!(石换丽 刘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