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强总理在非洲访问期间的一个词成为热点,那就是“高铁外交”。记得去年欧亚之行,李克强总理向泰国总理英拉、中东欧十六国领导人等介绍中国高铁,被称为“高铁推销员”,并被认为能与“熊猫外交”、“乒乓外交”媲美。

   一个国家能用“高铁”作为外交手段,说明什么?依我来看,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是中国高铁的“硬件”过硬。我们国家的高铁发展已经站在世界前端,高铁技术在世界上相当过硬,具有较大优势,且建设成本在几个高铁技术领先的国家相对较低,是很多非洲国家能够接受的,并可提供长期的后续保障和维修服务,足以受到重视和推广。这几年,中国高铁自主研发、自主施工,中国高铁的建设速度飞速发展,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6%,目前最高设计最低时速可达380公里。而且高铁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可以全天候运行,从节能环保角度来说,高铁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高铁“公交化”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既方便又环保。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高铁的“软件”日趋完善。近几年,高铁的无论是服务方式还是服务质量都发生了巨变。从高铁购票方式看,电话购票、网络订票、自动售票机、窗口多样化,不同的旅客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购票。从高铁服务来看,服务更加标准化,服务人员训练有素,服务亲切,以“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为服务目标,旅客乘坐高铁就如同乘坐飞机一般。从服务措施上来看,高铁车站自动售票机可以自助查询余票、列车车次、时刻等情况;厕所加装了衣帽、行李钩;站台和出站口设置方便休息的长椅;对旅客实行“有需求,有服务;无需求,无干扰”服务等等,着力通过特色服务打造高铁品牌,处处充满着人文关怀气息。

   由此可见,中国高铁的发展愿景。相信,中国高铁必将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文/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