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月1日宣布,正在建设的准池铁路开通运营后,货物运价将实行市场调节,由铁路运输企业与用户、投资方协商确定具体运价水平。这是我国首次放开铁路运输价格。(中研网4月2日)

长期以来,铁路客货运的定价标准是以服务社会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初始成本制定的。这造成铁路的长期入不敷出、亏损巨大,陷入了一个运的越多亏得越多的经营怪圈。此次准池铁路货运定价市场化改革,无疑为中国铁路运输价格的改革提供了一次探路的机会。

目前铁路负债已经高达3万亿,如果在经营管理上,还走以往计划经济的老路,一切依靠国家,迟早会资不抵债、万劫不复。而此时“准池模式”的出现,是铁路扩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开拓市场,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新的探索。

以前,铁路对民营资本的投入有着一系列严格的限制准入制度,就算民营资本通过层层关卡侥幸参与铁路建设投资,最后所有的经营权也都归了铁路,投资方没有任何的参与权,就连经营知情权也没有,经营效益情况只能被动的依靠铁路,而铁路作为一个以服务民生为己任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重于经营效益,造成许多合资铁路亏损,投资方没有效益可言,再投资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使“融资难”成为制约铁路发展的拦路虎。而“准池模式”打破了以往固有融资模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营资本进入铁路,丰富了铁路的融资渠道。此次“准池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运价权由投资方、铁路运输企业、用户共同制定运价,且按市场调节运价。这一机制打破了多年由国家定价的固有局面,使投资方可以像股东一样,更多地参与到铁路的日常经营决策中来,方便行使自身权益。同时,通过市场供求杠杆来调节运价,即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运能,又能通过调价使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提高铁路作为运输企业的盈利能力,让铁路更像企业。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铁路此次以“准池模式”作为切入点来探索运价改革,无论成败如何,都将对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促进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铁路全面推进客货运运价改革奠定坚实基础。(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