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关键要多接地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系列讲话中多次论述:“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既是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管理工作的“镜子”,管理的落实要通过基层来展开,管理的成效要通过基层来体现。
有个别党员干部,一旦进了机关门,到了管理层,就开始自觉不自觉地用繁文缛节把自己包裹起来;以工作忙为借口,开始用电话了解情况,发文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就容易自说自话,群众听不懂,工作“两张皮”,机关、基层各行其事,工作难落实,看似忙忙碌碌,实际庸庸碌碌,到头来群众不买账,管理不到位,工作没成绩。
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说难是因为积习难改,说不难就要认真按照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党的各级干部要以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作为“洗面革新”改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水平的契机,多到一线接地气,树立服务意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俯下身子,融入进去,多体验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多解了群众的问题困难,甘当“小学生”“服务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生硬的去“管理”、“教育”群众。
笔者认为,心里有了深厚的群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才能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实践证明,干部融入到一线当中与现场工作“接地气”后,就会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更清晰的掌握,就会对现场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有更详实的了解,从而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管理的方法更趋灵活实用,达到见微知著,立竿见影的效果。(文/査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